融媒体时代《视听语言》课程思政案例融入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5
/ 2

融媒体时代《视听语言》课程思政案例融入路径探索

郑玲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形态、媒介环境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视听语言》课程作为传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将思政教育案例有效融入《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形成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在新时代下提升教学思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视听语言;思政教育;案例融入;课程教学

一、引言

(一)融媒体时代的背景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与广播已经被网络媒体、新媒体逐渐取代,并逐步形成了“融媒体”这一新的传播形态。在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多样化、交互化和即时化的特点,促使高等教育尤其是传播类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二)《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

《视听语言》课程是传播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视听元素(如画面、声音、光线等)进行表达与叙述。这门课程在影视制作、新闻传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融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传统的视听语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尤其是在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多挑战。

(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不仅仅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还需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能够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二、融媒体时代《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思政的融入路径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课程尤其是《视听语言》课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思政教育的契机。在《视听语言》课程中,借助融媒体技术,教师不仅能够将复杂的视听语言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还能够通过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本章从三个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思政的有效融入路径: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其次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最后是评价方式的多维化。

(一)教学内容创新:视听语言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融媒体时代的技术特点为《视听语言》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内容创新空间,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大量当下的热门融媒体内容,如短视频、直播、微电影等,这些内容往往反映着社会的热点问题或价值取向,将其作为案例分析材料可以增强课程的现实感和代入感。

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围绕爱国主义、社会责任、道德判断等思政教育的核心主题进行案例选择。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主旋律电影片段,如《长津湖》《红海行动》等,结合视听语言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在解读电影叙事结构、影像风格的同时,领会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这种教学内容的创新不仅丰富了课堂的知识维度,还使得思政教育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视听语言的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融媒体技术赋能思政教育

融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视听语言》课程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以讲授为主,而融媒体技术的引入则能够打破这一局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互动和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实时互动、视频评论等活动,将学生的思政意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其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镜头语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拍摄的小作品,内容可以是反映社会现象的纪实短片或带有正能量价值观的情景再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掌握视听语言的应用技巧,还能够通过作品创作深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理解。这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得课堂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视听语言教学的双重提升。

此外,融媒体技术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元的课堂反馈和监控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学习反馈,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指导。例如,学生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所表达的观点,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政意识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

(三)评价方式的多维化:将思政元素融入评价体系

融媒体时代的课程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期末考试或作品提交,而在融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进行全程记录和多维评价。《视听语言》课程的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创新评价方式来加以强化,将学生的价值认知和思政素养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线上分享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求学生不仅要展示其对视听语言的理解,还要体现其在作品中所融入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政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程项目,要求学生拍摄一段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视频作品,并在作品说明中解释他们是如何通过视听语言来传达他们的社会关怀与价值判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作品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进行评价,还能够从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等层面进行全面考量。

评价方式的多维化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视听语言时自觉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落地。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传媒人才。

融媒体时代为《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思政融入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契机。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通过引入富有时代感和社会价值的融媒体内容,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教学手段方面,融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感;而在评价方式方面,多维化的评价机制则将学生的思政素养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全面落地。

融媒体时代的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对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催化剂。通过融媒体技术与《视听语言》课程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视听语言能力和思政意识,使其在传媒领域中不仅仅成为技术的运用者,更能够成为文化和价值的传播者,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融媒体时代《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思政融入的效果与展望

在融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思政教育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的融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通过实际创作和案例分析,学生将个人价值判断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

其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线上讨论、视频创作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增强了他们在课程中的思政感知能力。通过项目合作和多维评价,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并以视听语言为载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展望未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思政教育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的融入将更加深入和全面。教师可以通过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传媒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传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