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330029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强调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还着重于塑造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治思维。以往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单向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的地位,这种模式往往不易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鉴于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来引领学生,能更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增强学习成效。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二学段;项目化学习;实践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应运而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化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通过一连串启发性的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持续思考和深入探究,从而在处理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积极应对实际问题来主动吸收知识,把原本乏味的学业转化为解决项目挑战的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辅助下,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学习成效都将得到显著增强。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原则
(一)项目设计突出具体性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也迎来了全新的使命与挑战。该课程性质的确立意味着,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能再局限于教师单方面的理论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和实际操作,这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途径。鉴于此,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寻找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教学素材,并通过主题式项目活动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在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活动内容具有明确的实践性,以便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项目设计关注全面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并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依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学习能力和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各具特色。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时,教师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引发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上的极大悬殊。鉴于此,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对学习项目的主题、重点以及活动环节进行精准调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使项目式学习的流程和分工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习性,确保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自我驱动;另一方面,也能保证项目式学习的主题内容与小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匹配,避免因内容设计不当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彰显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和针对性。
(三)项目设计彰显丰富性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提升学习的整体效果。对于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到这一学习特点,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策划多种形式的学习环节,注重项目设计的多元化,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维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研究,确定项目学习主题
项目化教学依托于主题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通过构建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时,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紧密联系学生的成长需求,精心融合教材要点、精准掌握学生情况、确立项目核心,使得项目能够切实成为学生自发探索的平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设计问题,驱动学生参与项目
探寻、剖析及处理难题构成了学生投身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动作,因此,问题应当成为项目式学习全过程的轴线。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基于课程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既真实又具吸引力、既具挑战性又开放的问题,以此将学科的核心议题具体化并融入情景之中,激发学生以他们热衷的方式投入到项目式学习中,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此外,教师还需在核心问题的框架下,设计一系列辅助问题,并依据这些问题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逐级深入,完成对整个项目的深入研究,以此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家务劳动我能行”为题的项目式学习为例,教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即培育学生具备家庭美德,对家庭拥有爱与责任感,强调学生要成为家庭中的优秀成员,成长为积极营造和谐家庭生活的参与者。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我爱我家》前三部分内容时,从学生对家务活动的现有理解和生活体验着手,有计划地融入道德修养的培养要求,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家庭生活,尝试新的家务劳动,并引入如“作为家庭小成员,我们小学生能为家庭贡献什么呢?”这样的驱动性问题。这个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结合个人在家庭中的劳动体验进行反思,同时也具备一定难度,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初步理解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
三、加强点拨,保证项目学习效果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着核心角色,而教师的引导与协助同样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教师需精心构建学习任务,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环节提供必要的启示与辅导,助力学生攻克难题,进而通过实际操作提高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我能承担家务劳动”的项目式学习为例,教师一方面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归日常生活,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另一方面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形成健全的品格。
四、展示成果,做好项目学习评价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展开,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主题项目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应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教师肩负着为学生构建展示舞台的责任,指导学生进行分享,同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以确保每位学生的成长得到关注,并点燃他们更深入参与项目学习的激情。以“家庭劳动我能行”项目为例,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基于活动中学到的家务技能和劳动体验,记录下自己的劳动心得,并在班上公开展示和交流。
结论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国.项目学习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实践[J].小学教育,2021,(6):49-51.
[2]胡翔,张旭.项目学习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5):46-49.
[3]蔡佳琳.项目化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21.
[4]王海兵,石岩.项目化学习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学教育学刊,2021,(2):99-101.
[5]李学群,刘广杰.项目化学习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21,34(2):43-45.
备注:本文系2022年度南昌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立项的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二学段项目式学习的研究》(课题编号为个人22—02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