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式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4
/ 2

不同采血方式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陈倩       王建军       徐化

黄浦区顺昌医院      上海市黄浦区     200023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采血方式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法下血常规参数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采血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实施两次采血,一次采集静脉血液,另一次采集末梢血。对两种采血方式获得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比较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等关键指标的差异。结果:静脉采血方式下,WBC、RBC、HGB、PLT等血常规参数的检测值显著高于末梢采血方式(P<0.05)。静脉采血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末梢采血组。结论: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首选采血方法。

关键词: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用的基础检验项目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采血方式的不同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临床决策的准确性[2]。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两种不同采血方式下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旨在探讨其对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为临床采血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3~55岁,平均年龄(38.5±12.3)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近期未接受可能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药物或治疗。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意识丧失,无法配合采血者;存在出血倾向、极度肥胖等特殊情况,不适合进行静脉采血者。

1.2方法

静脉采血: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采血侧手臂,选择肘部静脉作为采血部位。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静脉,采集适量静脉血样本(一般为2~3mL),立即注入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轻轻颠倒混匀,避免溶血。

末梢采血:患者取坐位,选择手指或耳垂作为采血部位。使用一次性末梢采血针快速穿刺皮肤,轻轻挤压采血部位,使血液自然流出,采集适量末梢血样本(一般为20μL左右),立即滴入含有EDTA抗凝剂的微量采血管中,同样轻轻颠倒混匀,避免溶血。

血常规检验:所有血液标本均在采集后2小时内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关键参数。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3.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就是()。χ2:检验计数资料,就是[n(%)]。P<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静脉采血在WBC、RBC、HGB、PLT等血常规参数的检测值上均高于末梢采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血常规参数比较(

组别

例数

WBC(×109/L)

RBC(×1012/L)

HGB(g/L)

PLT(×109/L)

静脉采血

40

6.82±1.54

4.56±0.52

132.7±12.3

245.6±32.8

末梢采血

40

5.98±1.37

4.31±0.48

125.4±11.5

221.3±28.4

t

-

2.892

2.473

3.024

3.567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成分的数量及形态变化进行观察,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状态的一种基础检验方法[3]。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是临床常用的两种采血方式。静脉采血通过穿刺体表浅静脉采集静脉血样本,具有采血量充足、受外界干扰小、检验结果稳定等优点;而末梢采血则通过穿刺手指或耳垂等末梢部位采集毛细血管血液样本,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然而,由于末梢部位血管较细、出血量少且易受挤压等因素影响,末梢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采血方式在WBC、RBC、HGB、PLT等血常规参数的检测值上均显著高于末梢采血方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可能与静脉血样本采血量充足、受外界干扰小等因素有关。相比之下,末梢采血方式由于采血量少、易受挤压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首选采血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优先选择静脉采血方式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无法耐受静脉采血的患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快速获取检验结果的场合,可采用末梢采血方式作为补充,但需注意操作规范及结果的解读。

参考文献

[1]任菲.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315.

[2]郑雪莲.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比较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165-166.

[3]王璐璐.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0,31(7):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