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幼教集团尚泽紫金公馆幼儿园 230000
摘要: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很多习惯的形成都会在这个阶段完成。因此,要根据这个阶段的幼儿的心理特征来进行相关行为和心理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以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形成好的习惯。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心理特点;对策研究
一、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
(一)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
这个时期的儿童大部分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是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特点。幼儿们对于任何新鲜的东西,他们都会产生好奇和关注,如果长时间不予纠正,便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幼儿心理和行为教育中,培养注意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此外,在儿童注意力问题上,很多人都会有这种误解,认为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种“天生的好动”所引起的,从而认为这种行为无需过多的干预,忽视了对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有着十分强烈的探索欲,正因为这样,家长和老师才应该致力于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帮助他们以更为专注的心理去生活和学习,才能让他们在行事时有一个更好的态度,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拥有独特的心理个性
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在心理情绪方面会比以前更加的稳定,他们可以在父母或者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一些新的技巧,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老师和父母都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他们的情绪。因此,相关研究表示,该阶段的幼儿其心理个性已初步形成,但因为年纪比较小,其心理个性尚有很大的可塑性,会受各种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和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还可以让孩子们去参加一些课外的兴趣班,或者是一些小型的公共活动,这样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积极,从而培养幼儿更为积极向上的性格。
(三)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有较快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幼儿,思想和表达能力相比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用更为准确的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本上的内容完整的复述出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通过幼儿自主阅读,使幼儿在其中获得快乐和热爱。在长期的阅读和积累中,也可以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通过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更加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这就是“阅读是幼儿心灵的洗涤”。
二、培养幼儿良好心理行为和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原则
每一个儿童的未来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我们应该对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幼儿阶段的孩子,内心的心理活动处于一个改变的过渡期,由此他们的性格、情商、智商都有可能产生改变。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幼儿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情况出发,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因材施教”的原则来教育和指导,尤其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更是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干预。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和欲望强加给孩子,强压他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想法,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与内心要求。
(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前文中也提到过,五到六岁孩子的内心活动十分丰富,心理的特点更加倾向于创造性和开拓性,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从来不会让他们为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但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对教育儿童没有任何好处。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师都要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心和成功,才能逐步养成自己的内心行为和习惯。通过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他们内心的心理活动和想法,帮助他们向着更加积极的一面发展,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给孩子多一些关注与鼓励
五到六岁的孩子从内心上是十分渴望被关注和鼓励的,这是由其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鼓励和关注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在教育子女时,父母和老师要有宽容的态度,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重视和鼓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只埋怨自己的孩子,要在和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和沟通之后,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父母和老师也要听取孩子的心声,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父母和老师的思想,这是一个可以让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内心行为习惯的方法。
(四)重视身体发展,加强体育锻炼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不能把重点放在培养外部人格和习惯上。还要注意儿童的体质发育。平时要注重饮食的营养和搭配,还要注重儿童的身体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质,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自信心。
结语:总而言之,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都应该有着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从娃娃抓起,重视他们的内心心理活动,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幼儿们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采取行之有效、合理的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行为,是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之一。当然,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因此,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致力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申燕,王振宏.学前儿童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及性别差异[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3):1-6.
[2]陈晓琳.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培养策略探索[J].风景名胜,2019(07):141.
[3]张星彦.浅析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电脑迷,2018(0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