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视角下建筑企业实名制用工管理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0
/ 2

信用视角下建筑企业实名制用工管理方式

陈都

南京市建筑市场监督站 210001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进程迅猛,建筑工程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过程中,实名制管理对于项目管理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有的项目管理,实名制管理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劳务纠纷、讨薪问题出现,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随着相关法律的颁布和推行,项目实名管理制度的落实成为重要管理环节。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实名制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管理策略。

关键字:信用视角;实名制;项目管理

前言

建筑行业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关乎我们民生、经济发展,我国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业主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很多的施工承包单位一线人工,主体来自农民群体,这类群体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技能水平高低不一,做好一线施工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工作,对保障施工项目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筑企业实名制用工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认知存在的差异

实名制政策的实施是建筑企业信用市场的全新面貌,建筑企业有着良好的社会信誉,对后续企业的招投标都有正向作用,能减少保证金,提高中标的机率。然而,当下我国建筑行业特殊性问题的存在,建筑企业实施层层分包的现状,建筑劳务企业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角色更偏向中介,而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事先管控能力不足、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侧重事后处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用工实名制实施不到位。建筑施工的一线施工人员,缺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认知水平有限,关注的更多是自己的福利报酬,忽视了长期的信用风险,导致实名制管理推行不够深入。

(二)建筑劳务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劳务信用保障有赖于法规法律的保障,有了法律法规的条文规范,能更好的发挥出市场监督作用。目前,我国对建筑行业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也相应的出台了很多法律政策来保障建筑劳务市场的稳健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不够细化,影响了执法的力度。信用管理、法律防控是两种有力的手段,尤其是近年来新修订出台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建筑企业的实名制管理工作内容,对项目实名制管理人员有了更高要求。

(三)过度依赖政府主导,没有发挥主观管理效应

我国对建筑项目实名制用工管理实施了垂直强制管理方式,这个方式能快速推动实名制在全国建筑项目内得到落实,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由于项目类型的差异,很难将责任明确到各个施工主体单位,无法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明确职责划分。因而,实名制管理并非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多方参与,共同落实,各施工主体单位应优化实名制用工管理策略,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提高主观管理效应,减少对政府强制主导的依赖。

二、建筑企业劳务实名制管理策略分析

(一)完善法规体系提高立法质量

我国提倡依法治国,建筑施工项目的开展更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因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劳务用工法律法规,重视建筑行业的法规更新、创建,进而完善我国的《建筑法》,更新不适用的条款,填补遗漏的内容,保障法律法规的完整、严谨。同时,《劳动合同法》中要对劳务用工有清晰的法律界定,规范到用工的定义、范围、权益等,不断完善相关权益条框。健全了市场上的建筑法律法规后,才能保障项目在框架内合法开展,使得劳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完善,让建筑劳务市场操作更加透明、规范,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准。

(二)落实施工人员实名制管理细则

建筑企业实施实名制管理的方式主要有施工人员的个人信息采集、进场退场信息登记、用工信息记录、施工人员信息上传等,通过实名制信息管理能强化工人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劳务人员的实名信息库,并与工资发放、考勤管理、安全教育等环节相结合,实现对劳务人员的全程监管,保障项目的施工进程。一,个人信息采集,施工单位在工程正式开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录入个人身份信息,保证人员身份的真实性。二,‌进退场信息登记,施工单位要对进出施工项目现场的人员进行详细的记录,进场登记信息内容要包含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施工工种、用人单位、进场日期等,这些信息都要录入到系统和IC卡中,以便确认施工人员详细信息。三,‌用工信息记录,项目施工现场设有实名制通道,人员进出要通过刷卡或者人脸识别,并将个人的考勤记录在内,从而保证了施工人员考勤的真实性。四,施工人员信息上传,信息内容采集完成后,要上传到监管部门的系统中,方便监管部门对现场人员进行动态监管。同时,建筑企业要落实现场实名制管理工作职责,完善实名制管理制度,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将收集到的实名信息及时、完整的传递到管理平台中,确保实名信息的真实、有效。

(三)健全实名制监督考核制度

建筑企业要担负起实名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职责,确保施工人员档案信息、实名信息都详细获取,另外,监管部门应切实推进实名制管理工作,通过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进行日常监管,要求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将个人信息录入到系统内,并将数据传送到考勤设备上,用于人脸识别、实名认证。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在规定的日期内,进入到现场实名制通道,通过虹膜、人脸识别等方式做好考勤记录,每日考勤工作应该同作业要求的相关施工时长一致,考勤的次数不能少于2次。同时,建筑工人每日的实名制认证应基于移动定位、人脸识别、电子围栏等方式,每日出勤的时间也应同考勤时间一致,考勤的次数同样不能少于2次。建筑企业内部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应当要求各个项目部严格根据考勤制度、岗位职责开展管理,规范项目的实名制考核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监督到位。

(四)建立规范用工秩序维护合法权益

第一,施工单位是项目施工的主体单位,更应该做好实名制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施工人员入场必须要有齐全的资质、资料证明,如个人的身份证资料、劳动合同、个人技能证书资料、安全保证书等,这些资料要上传到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便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第二,做好用工规范管理工作,施工企业招用的施工人员,必须要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好每位施工人员的实名登记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分包单位要做好每一位工人的考勤记录,经过本人签字确认后,根据考勤记录支付对应的薪资,并将这些人员的花名册、人员统计表一同报送给总承包单位,确保用工规范。第三,施工人员自身也应具有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对自己进入到施工项目的各项资料都要有备份,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有的建筑企业在开展实名制管理工作时,会严格的根据流程留痕,如考勤表、工资表等必须要有施工人员签字确认,施工人员应该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以备后续使用。还有,每月的工资账单也要做好留底,一旦出现劳务纠纷,能及时向劳动监察局、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维护自己权益的证据,避免出现损失。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推进实名制用工管理政策,是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传统的用工形式无法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项目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项目施工管理单位更需要做好内部的优化改进,完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更好的落实项目实名制管理工作,保障施工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诗瑶.实名制管理需调动各方积极性[J]. 施工企业管理,2020(8):102-103.

[2]黄德宏.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建筑业实名制管理为例[J].公共管理南京师范大学,2022,5:13-15

[3]张力.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筑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晋建市规字[2021]104号)[J].《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22,3:67-69

[4]罗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修改《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J].《住宅产业》,202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