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 以《水浒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9
/ 2

 浅谈初中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 以《水浒传》为例

李伙金

四会市玉城学校

内容摘要:“名著阅读”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从而影响了阅读的效率和理解深度。本文以《水浒传》为例探究如何刺激学生的活力,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水浒传;激发兴趣;阅读指导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与困境

“名著阅读”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老师们把阅读整本书当成了一个课程的任务,停留在让学生自行阅读、简单地做一些读书笔记,只注重学生阅读的数量,而忽略了阅读的质量。刚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据调查,我们学校一个学期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将一本经典名著看完,而且阅读时间间隔较长,阅读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许多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喜爱程度并不高,他们在阅读时只着重于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却忽视了作品的语言、风格与思想等,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思考,这就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名著阅读的意义

温敏儒教授有言:"真正彰显人类智慧、能够持久滋养我们性情与心智的,是那些经典著作,而非仅仅提供短暂快感的流行文学。"尤其在社会快速进步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升,这迫切需要我们自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阅读品味。经典名著仿佛一面历史的镜鉴,它不仅映照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深刻揭示了彼时社会的真貌。这些名著蕴含丰富的教化意义,它们无声地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向我们传授人生的诸多哲理。例如,阅读《水浒传》使人学会在逆境与挑战面前展现出坚韧与勇气,并深刻理解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相较于直接给予学生知识,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更为重要。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名著引导板块中,我们应当着重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引领他们自主地遨游于名著的广阔天地间。具体而言,如七年级上学期的‘名著导论’章节所述,关于‘如何阅读名著’,已概述了几项基本指南:首先,细读序言、后记及目录以概览全书;其次,结合泛读与精读,灵活运用两种阅读模式;再次,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最后,善用工具书与相关参考资料,以此深化理解,拓宽认知边界。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议采纳以下策略来进一步指导他们的阅读实践。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研究表明,众多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作品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其采用古汉语表述,语言障碍大,学生难以把握其中深层意义。因此,教育者面临将阅读的乐趣融入教学环境的挑战,需创造出一种阅读情境,以期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逐渐培养其深厚的阅读兴趣。具体措施可包括在教室内展示《水浒传》的插画或历代文人对该书的点评摘录;推荐学生观看依据《水浒传》改编的影视作品。通过构建多样化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对即将开展的阅读活动充满期待。随着阅读进程的推进,学生对《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初具认识后,教师可进一步激励学生动手制作人物简介海报、情节思维导图等学习材料。此类活动旨在通过图像与文字的有机结合,使阅读体验更为轻松愉悦且富有成效,促进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分析故事情节脉络

《水浒传》以其宏大的篇幅与繁多的人物描绘,展现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情节画卷。在深入研读此古典巨著时,梳理清楚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对于全面理解作品至关重要。例如,现行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选取的《智取生辰纲》章节,正是摘自原著第十六回《杨志押运财宝,吴用巧计夺纲》。此中“智取”一词,成为了贯穿故事的核心线索。引导学生围绕‘智取’这一主题,细致剖析杨志与吴用智谋展现的不同面向,及其两者间智斗的紧张关系,对于透彻领悟每一回目中的微妙情节至关重要。唯有熟练驾驭各章节的情节脉络,读者方能更透彻地理解梁山好汉们被迫踏上梁山之路、秉持天道、最终接受朝廷招安却惨遭遗弃的曲折历程。

(三)感知人物形象

《水浒传》的一大艺术贡献在于其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活的英雄形象,促使学生能通过细致品读情节来领会各个人物的特性。例如,在杨志护送金银财宝的情节中,教育者可引导学生标注出描述杨志言语、行为、神情及心理的关键句子,以深化解读过程。从杨志安排厢禁军化装成挑夫,自己与老都管伪装成商人,并将生辰纲巧妙隐藏于担中出行的策略中,不难看出他行事谨小慎微的一面;而他对禁军的严厉催促与责罚,则体现出他对此次押运任务的极度重视及急于求成的心态。此外,利用《水浒传》中人物绰号来洞察人物性格亦是一种有效途径,例如绰号‘智多星’的吴用,恰如其名展现了其机智多谋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面对相似性格的人物,作者也赋予了他们独特的灵魂风貌。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比分析,譬如同样是粗犷的形象,鲁达急躁冲动,史进则是年少气盛的体现,李逵的粗鲁中带着直率,而武松的豪放则难以拘束。另外,林冲与武松均为书中着重描绘的角色,皆武艺超群且智勇兼备,但两者背景与性格发展轨迹大相径庭。林冲先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习惯遵循规则,直至被逼至绝境方踏上梁山,成为上层社会反抗的象征;相对地,武松忠诚重义,是非分明,浑身散发出草根英雄的传奇色彩。

(四)传承文化,自我成长

《水浒传》所蕴含的‘忠义’理念构成了其思想文化的轴心,体现在诸如鲁达的行侠仗义、柴进的尊贤礼士、李逵的孝顺本色及武松所展现的孝悌之道等,这些特质在文本中熠熠生辉。然而,该作品亦不可避免地承载了时代的局限,其间穿插的暴力文化元素便是明证。当代学子在研读此类古典巨著时,常面临时代隔阂、文化差异及语言理解等重重挑战。为使学生全面理解书籍,教育者需将经典阅读与学生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譬如在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章节时,除却剖析鲁提辖拳击技艺外,还应深入挖掘鲁达对待金氏父女的深情厚谊,及其对待客栈仆役与郑屠的不同态度中所透露出的复杂性格,既有深沉的忠诚与勇敢,也不乏残酷的一面。借此机会,教师应引领学生多维度审视梁山好汉的形象,鼓励他们采取辩证视角,批判性地接纳‘水浒’所弘扬的忠义观念,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仁爱与孝道之心,实践情义之道,坚定秉持侠义信念。

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对于提升中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素养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承担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经典的责任,激励学生广泛涉及经典文学的阅读,并借此途径透过这些文学巨著的剖析与鉴赏,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个人的知识积累及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鲁智⻜ 点点拙拾阅读⾹,滴滴揣悟语⽂情――从《追风筝的⼈》谈起 ; 《语⽂知识》; 2016

[2]李育红《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安徽教育科研 》- 2021

[3]网络论文《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及困境探因》

[4]初三【语文(统编版)】 名著阅读:从人物的经历中解读《水浒传》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