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公司金海采油厂,辽宁省盘锦市)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低产低效井作为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类油井不仅产量低,而且效益差,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因此,系统分析低产低效井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1低产低效井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1)储层发育差:某些油藏的非主力小层砂体可能呈土豆状分布,油层物性差、渗流能力低。这导致储层的储存能力和流体通过能力有限,难以形成较高的产量,从而容易形成低产低效井。例如,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会限制油气的流动和产出;或者储层的厚度较薄,使得总的油气储量有限。
(2)注采井网不完善:如果没有对应的注水井,油井长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而天然能量往往不足,这会导致地层能量下降,油井递减速度加快、产量降低。另外,注采对应率低且以单向受效为主,以及注水井分层合格率低、对应层不吸水、欠注等情况,会使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也容易形成低产低效井。比如,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距离不合理,或者注水井的数量不足,无法有效地向油层注水补充能量。
(3)注入水或边底水突进:对于一些油藏,特别是河流相沉积的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层间吸水差异大。注入水或较强的边底水可能会首先沿底部高渗透条带突进,形成大孔道,导致油井含水大幅度上升,从而造成高含水低产井。这种情况下,水的突进会使得产出液中含水量过高,而油气产量相对较低。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水淹和出砂问题日益突出。水淹会导致油井含水率上升,产油量下降;而出砂则会损坏生产设备,缩短油井寿命。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油井的当前产能,还可能对油井的长期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4)配套归位滞后,层间干扰严重:在油田细分层系、加密新井等综合调整区块的过程中,老井转注、层系归位、水井归位等配套措施以及新注水井投注的严重滞后,会加剧平面和层间矛盾。上下层系注采不完善、注采矛盾突出,就会导致低产低效井的产生。例如,新井的开采可能打乱了原来的地层压力系统,而配套的注水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使得油井不能得到有效的驱动。
(5)污染严重或地层堵塞:近井地带的污染或地层堵塞会降低储层的渗透性,使油井产能下降。可能的污染原因包括钻井过程中的泥浆侵入、生产过程中的结垢、腐蚀产物等。地层堵塞可能是由于地层中的细小颗粒运移、胶质沥青质沉淀、无机物沉淀等引起的。这些因素阻碍了油气向井筒的流动,从而影响油井的产量。例如,油管内壁的结垢会减小油管的内径,增加流体的流动阻力;地层中的黏土膨胀可能堵塞孔隙喉道,降低渗透率。
(6)开采管理不当::开采管理过程中的失误或疏忽,同样会导致低产低效井的出现。比如,不合理的配产制度可能导致部分油井过度开采,而其他油井则开采不足;不及时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可能导致生产设备性能下降,影响油井产能;此外,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调整机制,也可能使得油井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逐渐失去产能。
2低产低效井提高产能技术措施
2.1精细地质研究与储层再认识
精细的地质研究是提高低产低效井产能的基础。通过对储层的重新认识,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油气藏的特征和规律,为后续的技术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如三维地震、测井解释等,对储层的构造、岩性、物性等参数进行精细刻画。同时,结合沉积相研究,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和砂体展布规律,明确油气的富集区域和运移通道。其次,开展储层微观研究,通过岩心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手段,深入了解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饱和度等微观特征,评估储层的渗流能力和油气储存能力。此外,建立地质模型,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预测油气的分布和流动规律,为优化开发方案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和储层再认识,可以发现潜在的油气富集区和未动用储量,为低产低效井的改造提供目标和方向。
2.2优化井网与井位部署
合理的井网和井位部署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对于低产低效井,可以通过优化井网和调整井位来改善开发效果。在井网优化方面,根据储层的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选择合适的井网类型和密度。对于均质储层,可以采用规则的井网,如正方形、五点井网等;对于非均质储层,则需要采用不规则井网,以适应储层的变化。同时,结合油气藏的开发阶段和剩余油分布情况,适时调整井网密度,加密井网可以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增加可采储量。在井位部署方面,充分利用地质研究成果,将井位部署在油气富集区和有利的构造部位。对于低产低效井周围的区域,可以通过新钻井或侧钻井的方式,挖掘剩余油潜力。此外,利用水平井、定向井等特殊井型,可以增加井筒与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产量。通过优化井网与井位部署,可以提高油气井的控制面积和动用程度,改善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效果,提高油气田的整体产能。
2.3储层改造技术
储层改造是提高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储层改造技术包括水力压裂、酸化、酸压等。水力压裂是通过向地层注入高压液体,使地层产生裂缝,从而增加储层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在进行水力压裂时,需要根据储层的特性和地质条件,优化压裂液配方、支撑剂类型和用量、施工参数等,以确保压裂效果。酸化是利用酸液溶解储层中的岩石矿物,扩大孔隙和裂缝,提高储层渗透率。酸化技术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和部分砂岩储层。酸压则是将酸化和水力压裂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具有更好的改造效果。除了传统的储层改造技术,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新型的储层改造技术,如体积压裂、暂堵转向压裂等。这些技术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改造储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提高油气产量。
2.4提高排液能力技术
低产低效井往往存在排液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井底积液,影响油气产量。因此,提高排液能力是提高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方面,可以采用机械采油技术,如抽油机、电潜泵、螺杆泵等,提高井筒的举升能力。在选择机械采油设备时,要根据井深、产量、流体性质等因素进行合理选型,并优化工作参数,以提高采油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气举采油技术,通过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降低井筒内液体的密度,从而将液体举升到地面。气举采油技术适用于深井、高气液比的油井。此外,还可以采用化学排水采气技术,通过向井筒内注入化学药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善井筒内的流体流动特性,提高排液能力。
2.5加强生产管理与动态监测
在生产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油气井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优化生产参数,如油嘴大小、工作制度等,确保油气井在最佳状态下生产。同时,加强对油气集输系统的管理,降低油气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在动态监测方面,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压力监测、流量监测、含水率监测等,实时掌握油气井的生产动态和储层变化情况。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和技术措施,实现油气井的精细化管理。此外,开展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对油气藏的开发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水平。
3结束语
低产低效井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通过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研究和实践,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江波,许尧,张瑞乾,等.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J].粘接,2019,40(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