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滨海新区 300451)
摘要: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人,他在词的创作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对词序的贡献也是引人注目的。苏轼是第一个为词大量加写题序的人,使得题序成为词体文学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苏词的题序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风格上,都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试就其内容做一浅析。
关键词:苏轼;题序;内容
“题序”就是词中调名与正文之间由作者写的一段文字。词在兴起之初,其调名大致与词意相符,大都没有题序。随着口头文学向案头文学的转变,个人抒情的成分增强,题序日益增多,并且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宋词题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东坡是继首创者张先后一个“里程碑”式人物,他把题序发扬光大,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入园的门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此专题的文章时有出现,但对其内容少有较全面梳理和系统论述,笔者认为可以做一番研究。鉴于此,草成此文,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教。
根据词序的叙述内容,本人姑且将其分为下面四类略加探讨:
一、交代写作背景、缘由
“词序”是扩大的标题,它“作为词文纪事的补充,与词文在叙事与抒情上互补。……词本文则着重表现由此事引发的情感。”大部分词是“因情而作”,在表现方式上以抒情为主。随着词题材丰富和境界扩大,“缘事而发”要求日益提上日程,这时小序便应运而生。它对读者赏析词作起到补充、导示作用。这与以前的词体仅起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的作用相比,东坡赋予它以新的功能。题序叙事,词体抒情,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试看《定风波》题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词序记述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点明了时间、地点。词本身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笑傲人生豪迈之情,表现出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丰富了词的审美内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忧喜相寻)、《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等都属此类。
二、记述完整事件
苏轼有些题序比较长,可达上百字。随着题序容量的增大,题序很好承担起叙事功能,对于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思想,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信息。
《少年游》序云:“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展现在黄州看降仙的神奇之事。苏轼《卜算子》有题作“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世人皆以为东坡是以孤鸿自喻,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记载另有一小序作“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踰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吾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揭示了作者是为一名早逝红颜而作。虽此考证至今多有所争论,但对我们理解词中所叙之人与事的会有所帮助。
苏轼《洞仙歌》全词写得缥缈而灵气逼人,但写的究竟是谁,只有词前小序能给我们答案——蜀主孟昶与花蕊夫人避暑的情景。试赏《洞仙歌》序:
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无人知此词者。独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还有有些长序记载了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与事。如《临江仙》序:
龙丘子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见者以为异人。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静安居士。作此记之。
词序介绍马载二侍女任心而游,后筑室黄冈之事。题序文采飞扬,宛然一篇优美的传奇小说,其中人物逍遥美丽,读之令人顿生向往之情!
三、介绍词牌的由来
苏轼有些词序记录词牌名的由来,对我们研究词学提供了资料。如《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序:“元丰七年十二月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说明了《如梦令》词牌名的由来。
有些前人曾作过的此类词牌,化他人诗词入内,不但可以使读者准确地了解词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为研究词体的演变尤其是词调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此词是对韩诗 “稍加隐括,使就声律”,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试看《醉翁操》序: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
这则词序介绍了《醉翁操》词调的由来,说明作者是为琴曲《醉翁操》所谱写的一首词。《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据欧公庆历中谪守滁州时琅琊幽谷所闻天籁之声,以琴写之,谱制而成的琴曲。此词是专门为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谱写的。词序艺术性很高,具有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
四、描绘日常生活情景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词的内容多为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突破诗尊词卑的观念,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把士大夫宽阔的生活内容带到词中。他认为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日常交际、赠答、躬耕、游览、自然景观、咏物等都是词人的写作对象。这类小序大多简明扼要,以短序和词题为常见形式。《少年游》序:“润州作,代人寄远”、 《水调歌头》序:“快哉亭作”是对创作地点的概述;《减字木兰花》序:“已卯儋耳春词”、《阮郎归》序:“初夏”是对创作时间的简述;《少年游》序:“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更漏子》序:“送孙巨源”是赠答交际之作;《减字木兰花》序:“琴”、《荷花媚》序:“荷花”、《西江月》序:“咏梅”是对所咏对象的说明。
《全宋词》收录苏轼词363首,其中有题序者280首。苏轼可以说是一个充分认识到词序的基本功能并把它视为词体的一部分进行创作的文人。在继承了前人词序传统的基础上,苏轼创作的词序呈现出以下特点:内容更为丰富,容量明显增多,开创了较长词序之先河;突出、强化了词序的记事功能,表现出浓郁的传奇色彩;注重文辞的锤炼,使其宛如一篇抒情美文。苏轼之后,词题序的发展蔚为壮观。李之仪、晁补之、黄庭坚等大批词人的词作中出现了较多的词序。到南宋以后,出现的词题序发展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辛弃疾和姜夔。《全宋词》收辛弃疾词作629篇,其中126篇有词序,他的词序数量虽多,却仍然是对苏轼纪实叙事传统的沿袭。词序发展至遗民词人张炎,虽然其题序风格继承了姜夔“雅词”的发展模式,追求的语言上的精致,但在形式上开始变得或长或短,内容上也向着苏轼词序的实用性上回归。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之东坡词[M].商务印书馆, 1933.
[4]胡丽嫒.宋词题序研究[D]. 湖南:中南大学,2010.
[5] 赵晓岚.论宋词小序[J].文学遗产, 2002(6): 43.
作者简介:杨红(1980—)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