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311600
摘要: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探寻科学之谜,培养幼儿科学素质。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其身心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教育活动时,应根据班级情况及实际生活设计科学教学活动。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熟悉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既有助于幼儿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又能引导他们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科学理论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他们对未来科学学习的热情。幼儿园科学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创设科学探究情境,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搜集相关材料,提升科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知识和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丰富科学知识储备。在选择科学知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兼顾幼儿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选择多样化、趣味性的活动方法,给幼儿带来活动新鲜感的同时,实现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目标。
一、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结合幼儿兴趣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有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比如,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时,可以将常见的生活现象、生活场景设计到科学教学活动中,以此拉近幼儿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这样幼儿不仅可以通过参与生活化科学活动来深入了解常见现象的原理,还能养成热爱生活、热爱探索的好习惯。
(二)有利于幼儿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既能优化活动开展效果,发展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也能够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产生更加清晰、全面且科学的认识,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另外,还能提升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有利于锻炼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
教师以幼儿生活为基础设计科学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发表想法和实践互动的机会,还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提升幼儿的科学实践探究水平。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尤其热衷于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来探索世界。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时,可以多为幼儿提供一些生活性的学习材料,鼓励幼儿进行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比如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等,让他们有深刻的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探究能力。
(四)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教师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科学活动,能够让幼儿更好地领悟科学知识,并以科学的态度探究实际问题,对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具有积极意义。将熟悉的生活现象融入科学教学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科学知识,能够让幼儿跟着教师的启发去思考。
二、开展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的方式有待拓宽
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能够满足幼儿喜欢新鲜事物的学习需求,但是通过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部分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既不能充分激发幼儿多样化的探索欲,也不能构建高效、有趣的活动。具体来说,有些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单一,特别是在农村的幼儿园中,由于幼儿园缺乏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影响了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久而久之,幼儿可能会对所学的科学知识失去探究兴趣。另外,由于科学活动的设计方式有待创新,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思考且缺乏创新精神,教师传统的讲解方式,也容易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没有凸显出幼儿的学习自主性
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应该尊重幼儿的学情特点,选择幼儿可以接受的教学模式。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活动教学时间,会直接设计理论知识较多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被迫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这种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可能会引起幼儿的抵触心理。
三、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创设趣味科学探究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创设趣味的探究环境,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强探究能力,以此提升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频率,让幼儿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或者合作探究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获得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爱好以及幼儿身边的本土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探究性较强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幼儿产生熟悉感。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室内张贴各种与“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相关的图片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在教室角落多摆放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探究材料,比如“生活中的镜子”,引导幼儿参与“镜子科学小实验”的科学活动,探究镜子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创建科学区域活动,让幼儿主动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在开展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据本节课的知识主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有意识地探究科学知识,寻找问题答案,从而能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投放生活化的活动材料,提升幼儿的活动参与感
幼儿活泼好动且动手能力强,在自主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丰富有趣的材料。基于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学情,开展不同的科学活动,然后投放一些安全无害的生活化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利用生活化的材料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有助于利用自己已知的生活经验理解科学知识,探索生活与大自然的奥秘。所以教师要善于选取符合幼儿兴趣的科学探究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并感受到科学知识给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师对科学活动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根据幼儿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迅速做出教学应对,灵活投放不同种类的科学活动材料,渗透相应的科学知识内容。如“有趣的溶解”科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整合了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活动材料,向幼儿提供透明玻璃杯、筷子、冷水、温水、食用盐、白砂糖、冰糖等材料,组织幼儿从中选择自己想要溶解的材料,进行实验活动操作。教师根据幼儿选择的材料设计对照实验组,例如,幼儿选择用冷水溶解食用盐,教师则在温水中溶解食用盐;幼儿选择用温水溶解白砂糖,教师则在温水中溶解冰糖……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组实验的材料溶解速度,用实验现象揭示水温越高,物体溶解速度越快;颗粒小的物体要比颗粒大的物体溶解速度快等科学规律。活动最后,教师让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溶于水的物品,鼓励幼儿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更多家庭科学实验,巩固幼儿科学活动学习效果。
(三)依据幼儿学情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加深幼儿的科学认知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树立科学思维,还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雷雨天气”等常见现象产生的原因,强化幼儿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因为现实生活是幼儿可以感知到的,结合生活体验去理解科学知识就更加容易。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解方式,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将绘画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此外,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然后适当穿插一些科学知识,效果要好于直接将科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幼儿,还能促使幼儿养成热爱读书且能够灵活运用科学知识的好习惯。再如,教师在开展“雷雨天气形成的原因”科学活动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打雷时天会变黑、雨后会出现彩虹等现象,讲解雷雨天气形成的原因,让幼儿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还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其在生活中见过的“彩虹”画出来,在锻炼幼儿绘画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科学探究热情,在日常生活化的学习实践中加深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四)设计生活化的科学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的参与感
教师可以设计科学游戏活动开展教学,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科学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给予幼儿新鲜感。另外,教师要善于投放能够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的生活化游戏材料,然后以生活为主体开展科学游戏活动,进一步增加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例如,组织幼儿参与“闻气味”的科学游戏活动,让幼儿仔细闻每个瓶子里装的“香水、辣椒粉、醋”等物体的气味,并引导幼儿说出所闻的物体是什么,以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幼儿明白鼻子的主要作用就是呼吸和闻气味。这样不仅符合幼儿想要玩游戏的天性,还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减少幼儿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的同时,提高生活化科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科学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一些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教学策略,比如信息化教学模式。由于幼儿尚未完全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生活阅历也比较浅薄,所以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思考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展开生活化的科学实践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中奇特的现象和趣味科学知识内容,既能将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以更加形象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思考生活现象、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例如,大部分幼儿都喜欢观看动画片,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动画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给予幼儿熟悉感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鼓励幼儿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六)关注幼儿过程表现,多元开展科学活动评价
教师密切跟进幼儿科学活动学习状态,根据幼儿过程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指导,能够及时有效地指出幼儿科学活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幼儿调整学习策略和思考方向,提高幼儿科学知识理解的准确度。针对幼儿科学活动学习的评价不能局限于评价最终的科学结论是否正确,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幼儿活动学习过程和思维表现,加强科学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创新活动评价机制,在幼儿科学活动探索学习进程中穿插更多个人展示环节,指导幼儿共同参与到过程性评价当中,提高幼儿间的交互频率,促进幼儿科学学习思维碰撞,诱导幼儿对科学活动形成更多思考。教师根据幼儿过程表现和互相评价,灵活调整活动教学指导策略,强化幼儿科学活动学习意志,引领幼儿围绕科学活动主线展开深度探索,延展幼儿科学学习思维深度。
针对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教师进行科学活动学习评价时要坚持赞赏教育的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维护幼儿科学探究的自信心,推动科学活动教学层层深入。如“颜色变变变”科学活动教学中,活动内容主要是探索混合不同颜色的颜料得出新颜色的操作方案。教师先投放简单的科学活动学习任务,要求幼儿观察辨识红、黄、蓝、绿、紫、橙、黑等颜色。颜色辨识对绝大部分幼儿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教师尽量让全体幼儿都参与回答,及时表扬回答正确的幼儿,为幼儿之后的学习探索树立信心。接着,教师用颜料进行操作演示教学,分别混合红色和黄色两种颜料;黄色和蓝色两种颜料;蓝色和红色两种颜料;红色、蓝色和黄色三种颜料,组织幼儿观察颜料混合后的颜色变化。幼儿认真观察教师操作,看到新的颜色出现后争相作答,营造了良好的活动学习氛围。多组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梳理活动内容,为幼儿讲解颜色变化的科学知识,促进幼儿科学知识有效内化。
教师在科学活动组织中,有目的性地设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幼儿积累科学活动学习成功的自信心,调动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及时对幼儿学习表现做出正向评价,使幼儿感受到被重视和被肯定,促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活动学习。教师采取可视化教学手段,通过混合颜料向幼儿直观展示颜色的变化,强化了幼儿科学活动学习的直观感知,降低了科学知识理解难度,促进幼儿科学知识自然生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科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幼儿的探索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科学活动,并善于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给予幼儿新鲜感,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在园外时间,教师也要不断鼓励幼儿学会记录和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主探索科学知识,以此提升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幼儿与幼儿家长共同完成的科学知识探究活动,既能增加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也能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自信心,为幼儿日后学习更加抽象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霍树宁.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J].教育界,2022(35):122-124.
•[2]岑茜燕.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17):28-30.
•[3]何莉娟.回归游戏的幼儿园生活化教学探索[J].新课程,2022(22):147.
•[4]孙园燕.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20(34):104-105.
•[5]杨亚博.浅论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J].学理论,2015(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