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维管处南京维管段,南京市,210046
摘要:近年来,中国铁路以“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为主线,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本文首先阐述了铁路供电系统中 6C 技术融合创新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铁路供电系统中 6C 技术融合创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铁路供电系统中 6C 技术融合创新的实践策略和案例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供电系统;6C 技术;融合创新;实践案例
引言:
在现代铁路运输中,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6C 技术在铁路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融合创新成为关键。但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更多。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为铁路供电系统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铁路供电系统中 6C 技术融合创新的必要性
1.1 提升供电系统安全性
铁路供电系统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铁路运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系统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安全问题,这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落后等,这些都会对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在铁路供电系统中应用 6C 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其安全性。
1.2 提高供电系统稳定性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企业没有及时引入新技术,导致供电系统无法与时代同步,最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给铁路运输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将 6C 技术应用到铁路供电系统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1]。
1.3 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供电系统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营成本高企不下。在传统的供电系统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制定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故障排除,这一系列流程下来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同时也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技术的落后,往往只能采取应急措施,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供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必须要将 6C 技术融入到铁路供电系统中去。
二、铁路供电系统中 6C 技术融合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由于不同的线路、设备、环境及用户需求等,电力系统设计要求千差万别,需要在电网规划阶段就进行整体考虑,并与其它专业配合解决。但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难以实现各环节的技术对接,增加了电力系统的投资和运维成本。
2.2 缺乏智能感知与分析能力
当前铁路供电系统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高铁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牵引供电对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实时状态进行精准、快速的感知,而现有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均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急需开发更为先进的智能感知与分析技术[2]。
2.3 数据共享与整合困难
铁路供电部门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方式等原因,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数据不能很好地进行共享和整合。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都是独立运行的,相互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供电工作效率的提升。例如:调度部门需要统计列车的牵引负荷,但是由于缺少准确的信息支持,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来估算,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为了提高铁路供电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必须解决数据共享和整合的问题,才能够促进 6C 技术的融合创新。
三、铁路供电系统中 6C 技术融合创新的实践策略和案例分析
3.1 建立统一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铁路供电系统的统一标准体系,是实现 6C 技术融合创新的基础。国家层面,可依据《铁路电力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明确 6C 技术的技术要求、设计流程、试验方法及工程验收指标;行业层面,可依托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 10C 标准化工作组,研究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与接口规范,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我国某新建铁路线为例,建设中因缺乏统一标准,6C 技术应用混乱。监测设备数据格式多样,难以整合分析,通信不畅致故障处理滞后。此后,依照国家《铁路电力系统设计规范》等明确技术要求。如精准规定接触网检测精度、受电弓滑板监测频率。同时参与 IEC 标准化工作组制定统一协议规范。
3.2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铁路供电企业主要以传统的人工操作为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为提高铁路供电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和培育各类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去,发挥科技创新的价值。以某大型铁路供电企业为例,过去长期依赖传统人工操作,导致效率低下且故障频发。在意识到人才匮乏的问题后,该企业积极与当地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入职。同时,企业内部设立专项培训基金,鼓励员工自我提升。经过几年努力,成功引进了一批掌握前沿技术的高端人才,还培育出众多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将新技术引入生产,如智能监控系统,大幅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供电稳定性,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
3.3 构建高效的数据共享平台
铁路供电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供电部门也逐渐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为此,构建一套高效的数据共享平台,能够有效解决铁路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孤岛问题。
一方面,利用 RFID 技术对采集到的车辆信息进行编码,实现数据标准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信等技术,建立起数据共享网络,在此基础上整合电力设备信息、检修维护信息以及故障处理信息,通过集中处理的方式,为系统运行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以某繁忙的铁路干线供电系统为例,之前由于数据缺乏标准化和有效共享,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引入新策略后,采用 RFID 技术对车辆信息编码,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同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移动通信技术搭建数据共享网络。整合了电力设备的详细参数、检修维护记录以及过往的故障处理信息。一次,某段线路突发电力故障,通过集中处理这些共享数据,迅速定位到故障设备和可能原因,及时安排抢修,大幅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保障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供电系统中 6C 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能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降低运营成本。然而,目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智能感知与分析能力缺乏以及数据共享与整合困难等问题。为推动 6C 技术融合创新,建立统一技术标准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构建高效数据共享平台是关键策略。相信随着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铁路供电系统将迎来更可靠、更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耀云,高英杰,张文雍.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分析方法探讨[J].电气化铁道,2019,30(S1):205-208.
[2]李宏科.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6C检测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6,18(13):96.
作者简介:吕彦明(1987-05)男,汉族,本科学历,高级技师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职务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