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总医院 心胸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选取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胸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患者睡眠障碍相关数据。研究分析了疼痛、体位不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多个方面对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并据此制定了包括疼痛管理、环境优化、心理支持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了病房环境,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认为,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改善其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议临床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关键词:心胸外科;术后睡眠障碍;护理对策;睡眠质量;疼痛管理
引言:随着心胸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获得了生命的延续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然而,术后恢复期对于患者而言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阶段,其中术后睡眠障碍是一个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延缓术后康复进程,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探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术后睡眠障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包括疼痛、体位不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患者的睡眠质量。然而,目前针对心胸外科术后睡眠障碍的专项研究相对较少,且护理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样本来源: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已完成心胸外科手术,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症状,且排除术前存在睡眠障碍史、心理或精神病史的患者。
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数据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专门的问卷,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睡眠障碍症状及影响因素等。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患者术后一周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问,确保问卷填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观察记录: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夜间觉醒次数等。
量表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标准化量表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以客观量化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
1.3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回顾: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常见影响因素,如疼痛、体位不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探讨各因素与术后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1.4护理对策制定
在综合评估阶段,深入了解了每位患者的具体状况,并结合之前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综合评估,以确保为每位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针对疼痛这一术后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力求全方位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重视病房环境的优化工作,通过精心调整,努力减少噪音干扰,并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力求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宁静的睡眠环境。此外,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最后,积极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术后康复知识和睡眠卫生知识,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2.结果
本研究针对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结合具体数据总结如下。
2.1影响因素分析:
疼痛:在干预前,75%(60/80)的患者报告疼痛为其主要睡眠障碍原因,PSQI疼痛分量表平均得分为2.8分(满分为3分)。经过综合疼痛管理后,疼痛影响睡眠的患者比例降至27.5%(22/80),疼痛分量表平均得分下降至1.2分。
体位不适:40%(32/80)的患者表示体位不适影响其睡眠,经调整床椅角度、使用舒适垫等措施后,该比例降至15%(12/80)。
环境因素:约30%(24/80)的患者对病房环境提出不满,主要涉及噪音、光线和温度。通过优化环境设置,如减少夜间查房次数、调节室内光线和温湿度,患者对环境满意度提升至90%(72/80)。
心理因素:干预前,55%(44/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16和14分。经过心理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HAMA和HAMD平均得分分别降至8和7分。
药物因素:10%(8/80)的患者认为药物使用(如镇痛药、安眠药)对其睡眠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该比例降至2.5%(2/80)。
2.2护理干预效果:
整体睡眠质量:干预前,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为12.5分(满分为21分),表明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干预后,PSQI总分平均下降至6.8分,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夜间觉醒次数:干预前,患者平均夜间觉醒次数为2.7次,干预后下降至1.1次。
睡眠时间:患者平均睡眠时间从干预前的4.5小时增加至干预后的6.8小时。
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92.5%(74/80)的患者对护理干预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认为这些措施对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3.讨论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面临的睡眠障碍问题,并特别强调了疼痛管理在其中的核心地位。疼痛,作为术后患者普遍而严峻的挑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与恢复,更是构成术后睡眠障碍的首要因素。本研究通过综合应用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实现了疼痛的有效控制,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进而提升了其睡眠质量。这一成果不仅与既往研究相呼应,更进一步验证了疼痛管理在术后护理中的不可或缺性和关键性作用。
同时,环境因素对术后睡眠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本研究细致入微地调整了病房环境,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干扰、调节适宜的光线与温湿度,从而为患者打造了一个更加宁静、舒适的休息空间。这些细微而周到的改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睡眠舒适度,为其术后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注重环境细节的优化,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恢复的睡眠环境。
此外,心理因素在术后睡眠障碍中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本研究揭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开展认知行为疗法等,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改善了睡眠质量。这一发现不仅突显了心理护理在术后护理中的重要性,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注患者生理恢复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心理健康的维护。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80例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系统观察与综合护理干预,得出了以下结论: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受疼痛、体位不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通过实施包括疼痛管理、环境优化、心理支持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了病房环境,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具体表现为患者PSQI总分明显下降,夜间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时间延长,且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达92.5%。因此,本研究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连雪琪.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 (06): 1358-1361.
[2]郑婷. 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 (04): 884-886.
[3]郭园园.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运动-心理-睡眠三联护理干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03):133-134+137.
[4]郑婷.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10(04):884-886.
[5]任婷.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不佳原因及分级护理干预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5):937-940.
[6]龙明敏. 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 (53):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