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工作单位:昆明市西山区碧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单位所在省市: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单位邮编:650100
[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社区中心接受治疗的120名高血压患者中,对其临床用药记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考察药物利用指数与用药频率等指标,评估了心血管科所采用的五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合理性。结果: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现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单药;五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状况总体上是合理的。结论:心血管科合理运用这五种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有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探讨
在心内科领域,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持续攀升,并可能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肾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其特征在于体循环动脉血压的升高,并伴有相应的器官功能或结构损伤。作为一种普遍的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中的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时,需依据患者的血压读数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患者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1]。确保抗高血压药物的有效应用是提高高血压治疗成效的核心。当前,心内科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五大类别: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2]。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这五种抗高血压药物在心内科中的临床应用状况。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社区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挑选了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66名男性和54名女性;这些患者的年龄分布于44至72岁之间,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6.17±1.96)岁和(68.15±2.47)岁。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临床医师根据具体情况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且详细记录患者的服药日期、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必要的基本信息。进一步地深入分析患者的服药时长、服药量、药品名称、联合用药情况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同时,精确统计药物的应用情况,并探究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实际影响。
1.3 观察项目
监测患者的服药频次及药物使用合理性。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2]来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若DUI值低于1,则表明药物使用恰当。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x±s)形式表示测量数据,并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2结果
在本项针对120名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应用CCB的患者占比显著,具体数值为31.67%,共有38位患者使用了此类药物(计算方式:38/120)。紧随其后的是β-受体阻滞剂,其使用率约为24.17%,涉及29位患者(计算方式:29/120)。单独利尿剂的使用情况较少,仅7.50%,共计9位患者采用了这类药物(计算方式:9/120)。ACEI的使用频率为15.83%,共有18位患者选择了此药(计算方式:18/120)。最后,ARB被21.67%的患者采用,即26位患者(计算方式:26/120)。
3讨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临床上的患病率居高不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其运动习惯和饮食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使得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3]。此外,若高血压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则可能引发多种高风险并发症,如肾脏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4]。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关键在于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要求从患者的整体状况、用药剂量及药品的经济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首先,在药品的选择上,临床医生需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客观分析,并详细审视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对于仅有轻微高血压的患者,初始治疗策略应侧重于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仅当这些方法未能显著降低血压时,则考虑引入药物治疗[5]。对于此类高血压患者而言,在药物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小剂量、长效制剂作为初始降压药物。一旦对患者的病情有明确判断,当其高血压症状处于中度阶段时(2级以上高血压),需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在进行多药联合治疗时,不仅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态,还需精确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针对初次发病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在考虑药物组合使用时,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脑、心脏、肾脏等并发症,同时深入分析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例如,在将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合使用的实践中,必须公正地评估这两种药物合用的实际效果,以避免未经审慎考虑的用药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另外,对于不同个体,临床医生在诊疗时应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这包括细致观察每位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状况及其并发症种类,从而为患者精心挑选适宜的药物,确保用药的科学性得以全方位保障。本文深入分析了心内科五种主要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运用状况。数据分析揭示,在心内科领域,被频繁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此判断,本院对于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总体较为合理。
综上所述,科学地调配心内科的五种抗高血压药物,可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优化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策略,不仅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强化药物使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增强药物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建镇. 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6):55.
[2] 马艳蕾. 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分析[J]. 长寿,2021(6):76.
[3] 李文成,李宏达. 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4):180.
[4] 陈万涛. 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0):139-140.
[5] 李彩虹. 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