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7
/ 2

中职药剂专业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谭溧   潘莉  胡燕兰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  邮编408107

摘要:本文聚焦于中职药剂专业中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反思了当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文章分析了中医药基础课程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核心作用,接着设定了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习动力、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并介绍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实践措施,如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机制监测其改革成效。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引言

中职药剂专业作为药品管理和使用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在保障公共健康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中医药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中医药基础课程便成为了该专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该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方面成效显著,但随着行业需求的迅速变化及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急需改进。

一、中职药剂专业的现状与中医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外对中医药越来越高的认可和需求,中职药剂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药物制备和药理知识,也应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中职药剂专业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偏向西药、忽略中药特性的问题,这一现状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未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在中职药剂专业中,设置中医药基础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提升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对中西医结合的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资质到教材内容,再到实践教学方法的革新,都是影响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精心设计的课程能够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中药的配制与使用,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医药的康复治疗原理及其文化底蕴。

二、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策略

在中职药剂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改革的核心目标着眼于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层认同感和兴趣,以及提升其运用中医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此目标的策略涉及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这些策略需要教师们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还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这一改革的策略也强调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旨在为每位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改革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引入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PBL),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学习体验,既拓宽了学习资源,又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可及性。

在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试验,寻找符合学生需求和本职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课程设计上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接触到中医药的深层次内容和复杂实践技能。教师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将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生物医学等其他领域知识相结合,通过这种交叉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跨学科问题,为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1]。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中医药相关的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他们对中医药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实施中医药基础课程的具体实践措施

在中职药剂专业的中医药基础课程中,实施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涉及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实践活动的充分融入。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方面,例如通过引入中医药与现代药理学的比对分析,使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治疗机理及其与西医的差异和联系。且课程中加入更多关于中药材的生态种植、采集以及制药过程的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对中医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此类课程内容的调整还需要深入的市场及专业需求分析,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与适用性。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的扩展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使学生能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学以致用,例如可以设置模拟药房,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调配和处方审核,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并且建立校内外的实习基地,与当地医院、药厂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前往这些单位进行现场学习和操作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他们学习成果的社会化转化,实现学用一体。

四、成效评估及持续改进

在中职药剂专业的中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精心设计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教师能够洞察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针对发现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教师采用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估模式,例如通过学生的成绩数据、完成任务的质量以及课程后评价问卷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组织焦点小组讨论、一对一访谈等方式进行定性分析,更全面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并且引入同行评审和校外专家的意见,使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广泛性。

在持续改进方面,教师通过建立一个敏捷反应的教改团队,该团队负责追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进行调整。这种实时的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行业标准及新的学术发现保持同步,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比如在发现某一药物成分讲解不足时,教师可以即时增加相关案例分析或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3]。同时教学团队还致力于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在线平台和虚拟实验室,以增加教学互动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基础课程在中职药剂专业中的重构是一个连续且动态的过程,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通过引入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手段,以及定制化的评估策略,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未来这些教学改革可以持续创新,结合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教育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汪红,孙艺琦,俞冰,等.中医药院校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01):6-8.

[2]孙立.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中医药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4):107-109.

[3]郭三保,何芹,宋美玲,等.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特色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