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树人小学 312000
摘要:基于劳动教育的真实场景,运用项目化流程来解决真实问题,既可以解决劳动教育的需求,又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校聚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系统设计与深度统整,建构了“四模块六环节”项目式创造性劳动课程实施模型,提炼出“四段四感”项目式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为学校开展项目式创造性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助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项目式;创造性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学校是全国陶研会实验基地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理念指导,尤其重视劳动教育。2019年之前,我校的劳动教育大多囿于观察、体验为主的散点式活动,学生在劳动中收获不大,对待劳动的热情不高。2020年开始,我校聚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校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与深度统整,并尝试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成效开始显现。
一、建构指向创造性劳动素养的项目式课程体系
基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还没有完全改变以生产劳动,特别是农业劳动为主的“体力劳动”模式,并且课程资源不丰富的校情,笔者梳理整合了学校课程资源,以三“课”一“节”二“礼”三“题”为内容载体,提炼出创造性劳动项目实践的基本流程,建构出“四模块六环节”项目式创造性劳动课程实施模型。
(一)“四模块”课程内容载体
1.完善三“课”
“三课”指的是基础性校本课程、拓展性校本课程和拓展性课后服务课程。学校围绕真实问题解决或现实任务实施的核心任务完善了“三课”,设计跨学科劳动教育主题单元,开展了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围绕真实的劳动项目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反思,亲历劳动的实践过程。
(1)基础性校本课程:《树尚良垦》
《树尚良垦》基础性劳动校本课程是学校校本特色教学的品牌项目。这门课程以六大活动项目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基础的蔬菜种植技术。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如何提高劳动基地的生产效率”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于是学校聚焦这一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最后决定新增“全自动化无土栽培”长周期学习项目,并在原有的“科创农耕”基地里开发了全自动化无土栽培微基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知识,通过观察植物的长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实现定时浇水、施肥,实现科技与劳动的创新结合,成功提高了劳动基地的生产效率。
(2)拓展性校本课程:《秦望金石》
金石文化传承的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青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在当代,金石文化研究经常和其他学科融合,而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为开展跨学科创造性劳动教育提供了思路。
依托秦望会稽乡土文化,结合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内涵,学校设计开发《秦望金石》拓展性校本课程,并建成“中国印”金石文化创新实验室,并在每周三下午的拓展课程排入课表,社团人员期初选定,保持学期不变,到实验室开展学习。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打破了原本枯燥乏味、支离破碎的学与教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学习的场所,并辅以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支撑,让学生在学习、劳动中传承传拓篆刻这一非遗产物,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传承非遗文化。
本课程采用作品展示、节会参与、优秀学员评选等方式进行多元评价,学生在一个个创意金石作品的生成中产生成就感,激发创造力。
(3)拓展性课后服务课程:《四点半自营店》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科创农耕”实践基地里的蔬菜迎来了一喜人的丰收。在蔬菜丰收的真实情境中,学生产生一个个问题:采摘完的蔬菜该怎么处理呢?天天吃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卖掉,怎么卖掉这些蔬菜呢……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供了进一步推测和研究的机会。同时这些问题的范围足够宽泛,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可能,由此,《四点半自营店》拓展性课后服务课程应运而生。“四点半”取自课后服务的时间,代表着课程开展的时段;“自营店”代表着通过学生自己的劳动创造,将农耕地中自己产出的蔬果或是通过各种形式获得来的农作物,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销。
本课程的六个项目紧紧围绕“自营”的主题,但又各有特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对售卖产生新的认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锻炼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营销能力等。该课程着力在售前、售中、售后环节上下功夫,增强学生 “商业+服务”的体验,学会实现公益和盈利的双赢。
本课程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多元评价,每课一小评、项目一总评,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将学习过程可视化。
2.打造一“节”
校园节日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举办主题校园节日,学校不仅能给学生们带来了令人难忘的经历,同时也能够传达重要的价值观念。学校以“创造性劳动”为校园节日设计的核心概念,通过创设丰富的课程实施衍生活动,使校园节日与创造性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丰富课程内容。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学校策划了“童心迎亚运 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项目式的校本“劳动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式活动:“家务技能”项目式活动(1—3年级)、“春日野菜”项目式活动(4—6年级)、“四点半自营店”项目化展示、“社区公益我参与,争当小小志愿者”项目式活动,使校园节日与创造性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劳动教育实效。
3.精致二“礼”
入学礼和毕业礼作为小学生涯的起始与终结,承载了无数期待与回忆。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这两大“礼”不仅承载着学校文化内涵,更体现了学校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基于此,学校在“行知开学课程”和“行知毕业课程”中融入了“创造性劳动”的元素,以六年的长程劳动教育项目作为依托,通过这一创新实践,以劳带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行知开学课程的第一站,是校长们精心准备的“行知”福袋赠送环节。这些福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种子,寓意着孩子们即将在树小这个大家庭中,如同种子一般,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茁壮成长。课程的第二站,则是劳动基地。在这里,亲子合作同拔除杂草,为未来的种植工作做好准备。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通过开设行知开学课程,学校将“劳动”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一位新生的心中。
行知毕业课程是对学生六年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学校在课程中加入了“劳动+”课程成果作品展。从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到精心栽种的植物,从团队合作完成的小项目到个人创新的发明,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学生们的汗水和智慧。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更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4.推进三“题”
(1)主题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是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的重要平台。不同于以往春秋游以简单的“吃游”为主,学校在设计研学活动时注重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确保学生在实地参观和动手实践中,能够深化对创造性劳动的理解。二年级学生通过参观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完成体验农活、劳动团建、写劳动诗等研学项目,品春耕之趣,享劳动之乐;六年级学生通过参观顺浩农业研学基地,完成传统农具的使用、现代牧场的运营、研学随笔体验等研学项目,感受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2)主题节日活动
基于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好奇心,学校开发了“传统节日课程”,以项目式学习探究七个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影响等。学校分节日、分年段设计了“节日主题探究任务单”,这些任务单以创意劳动项目为核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例如,春节主题探究任务单中的剪窗花、做灯笼等项目,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温馨;清明节主题探究任务单中的扫墓、做风筝、做美食等项目,让学生在创意劳动中理解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3)主题阅读活动
为了深化学生对“劳动美”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在学科节的语文专场中,特别设计了以劳动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老师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发现课文中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过程、劳动创造等几个维度表现的不同内涵的“劳动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还组织了读书分享会和征文比赛等项目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对“劳动美”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对“劳动美”的赞美和颂扬。
(二)“六环节”项目实践流程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场景、真实生活,发生真实问题,从而运用流程化思维来解决真实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项目式流程来解决真实问题,既可以解决劳动教育的需求,又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以三“课”一“节”二“礼”三“题”为课程实施内容载体,提炼出了创造性劳动项目实践的基本流程(见图5),它以学生的学习成长为核心,聚合六大环节,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和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
二、提炼“四段四感”项目式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从被动到主动:在寻找驱动问题的敏锐感中创造
儿童具有强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好奇心能驱使儿童从常规性的劳动走向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学校劳动教育要留心关注创造性劳动教育产生的情境,并把握好这一教育时机。
在创设的真实劳动情境中,好奇心开始在学生心里不断地萌发,学生在寻找驱动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敏锐感得到了提升,并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兴趣和激情,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学生们有想要弄清并改变现状的热情,以及以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信心。在寻找驱动问题的教育情境中,当下的体力性劳动教育有了转向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可能。
(二)从消极到积极:在设计项目计划的沉浸感中创造
创造性劳动实践教育借助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从一个真实的情境开始,不断经历真实的学习问题,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而后逐渐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由于学生选择的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项目,所以在设计项目计划时,他们的学习态度会从消极转变成积极,在提出问题、评估证据、辩证思考、收集反馈和资源等学习过程中,进行全身心的沉浸式学习。
在以“蔬菜自营店的一次营销改进”项目式活动中,经过师生的协商和讨论,最终确定以“如何在校内开辟一个自营点,以实现基地蔬菜自营自销”作为核心问题开展项目研究,并进行目标与实施框架的制定。围绕核心问题,学生们通过沉浸式地自主与合作探究,进一步提升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
(三)从接受到探究:在参与项目实施的体验感中创造
经历项目探究过程不仅能够让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价值,还能够
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地探究学习。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遵循“在劳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劳动”的双循环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思考和改进,推动自己的认知能力向纵深跃进,实现高层次思维的培养。学生在真实、立体的劳动情境中进行实践探索,不仅丰富了劳动体验,体认了劳动价值,同时也学会了探究学习,实现了劳动教育和智育的融合。
(四)从低阶到高阶:在项目作品生成的成就感中创造
为了获得劳动果实带来的满足感,学生们的学习成为一个自主实践的循环过程:学习(知识方法)-克服(各种挑战)-解决(过程性成果性)-收获(劳动成果)-分享(成果或过程)-制定(更高目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产生相对应的过程性成果,在这个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动手创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借助学习工具和充足的资源,自己或他人不断给予的反馈和借鉴的机会,为实现目标,不断获得成功,在成就中获得成长。
三、思考与展望
项目式创造性劳动教育是当下劳动教育的新风向标,但在具体开展与实践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许多困惑与疑难有待我们去面对和解决。比如,项目化创造性劳动教育如何组织有效构建跨领域的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项目化创造性劳动教育如何跟进富有创意的科学评价制度等。因此,如何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化创新性劳动教育,我们的研究还将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DB/0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张军瑾.劳动·创造·幸福[M].上海:文汇出版社,2020:92-93.
[3]夏雪梅.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一个中国建构的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21(6):63-64
[4]卢晓东.劳动教育与创新:从工具视角开敞的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1):94-106.
[5]陆康其,杨玲.以项目化学习推动五育融合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1(7):83-87.
[6]刘良华.劳动教育何以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J].人民教育,2021(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