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挥发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 2

中药挥发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路子强

(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01)

摘要:炎症性肠病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治疗棘手,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有限。中药挥发油,富含萜类等活性成分,展现出抗炎与修复肠道屏障的潜力,但具体机制尚待深入。本文聚焦理气、温里、芳香化湿及清热凉血类挥发油,归纳其药理作用,旨在弥补现有治疗不足,促进中药挥发油机制的深入研究与合理应用,为炎症性肠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炎症性肠病;作用机制

引言:炎症性肠病,含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累及结肠、回肠及直肠,症状频发如腹痛、腹泻、便血,伴全身性并发症。其病因复杂,机制未明,现有治疗多不理想且副作用显著。中药挥发油在肠道炎症治疗中崭露头角。本文综述了挥发油在肠道炎症中的药理作用,旨在提出中药挥发油作为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新候选或联合用药方案,助力临床治疗创新。

1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的应用局限性

炎症性肠病(IBD)作为一类复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治疗药物的应用在当前医疗实践中面临诸多局限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疗效不稳定与个体差异

传统药物,如5-水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长期疗效不稳定,且不同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显著。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无反应或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

1.2 副作用明显

长期使用传统药物和生物制剂常伴随明显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肝肾功能损害等。这些副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医疗负担和并发症风险。

1.3 安全性与耐受性问题

尽管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其高昂的价格、注射给药方式的不便以及潜在的免疫原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此外,部分患者对生物制剂的耐受性较差,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1.4 病因复杂与机制不清

发病机制: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环境、免疫、肠道菌群等多个方面。因此,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全面控制病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1.5 新型药物研发挑战

研发周期长,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经历漫长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耗时长、投入大且成功率低。这限制了新型药物在IBD治疗中的及时应用。

1.6 辅助治疗手段有限

虽然肠内营养、益生菌等辅助治疗手段在IBD治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疗效有限且难以替代药物治疗。此外,这些辅助治疗手段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也需进一步验证。

2 中药挥发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机制

中药挥发油作为中药活性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药理机制。中药挥发油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展现出多途径、多靶点的药理机制,包括抗炎作用、上皮屏障修复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IBD的发病过程,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1 抗炎作用

2.1.1 机制概述:中药挥发油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萜类、酮类等,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这些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IBD患者的症状。

2.1.2 具体机制:抑制炎症因子生成:挥发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促炎因子的生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等,这些因子在IB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1.3 调控炎症信号通路:挥发油能够通过影响NF-κB、MAPK等炎症信号通路,阻断炎症信号的传递,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例如,砂仁挥发油中的乙酸龙脑酯能够阻断p38MAPK蛋白的激活,调节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肠黏膜损伤的炎症反应。

抗氧化作用:挥发油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肠道黏膜的损伤,从而缓解IBD的病情。

2.2 上皮屏障修复作用

2.2.1 机制概述:IBD患者常伴有肠道黏膜上皮屏障的损伤,中药挥发油能够通过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从而保护肠道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袭。

2.2.2 具体机制: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刺激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加速损伤部位的修复。

2.2.3 增强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紧密连接蛋白是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的关键蛋白,挥发油能够上调这些蛋白的表达,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

2.2.4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

2.3 免疫调节作用

2.3.1 机制概述:IBD的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中药挥发油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从而减轻IBD的病情。

2.3.2 具体机制: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挥发油能够调节Th1/Th2、Th17/Treg等T细胞亚群的平衡,减少促炎型T细胞的数量,增加抗炎型T细胞的数量,从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

2.3.3 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在IB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挥发油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2.3.4 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挥发油能够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如IL-10、TGF-β等抗炎因子的表达增加,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减少,从而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

3 中药挥发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作用

3.1 理气药-玫瑰花挥发油

玫瑰花以其行气解郁、和血止痛之效,尤擅疏肝解郁、散瘀,常用于肝胃不和、食少呕恶之症。现代研究发现,玫瑰精油中的香叶醇成分具备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重药理活性。GC-MS分析揭示大马士革玫瑰精油富含香茅醇、橙花醇及香叶醇等。实验表明,香叶醇在结肠炎模型中能调节氧化还原平衡,减少MDA、NOx,增强TAC,保护细胞膜稳定,改善结肠结构。其抗炎机制涉及抑制ICAM-1、IL-1β、NF-κB及MPO、GSK-3β活性,同时降低PGE2水平,减轻结肠水肿、充血与溃疡,并上调PPARγ表达,有效缓解结肠炎症。

3.2 温里药-肉桂挥发油

肉桂,以其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特性,常用于虚寒病症治疗。其挥发油通过蒸馏法提取,对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有显著改善:减轻体重下降,降低DAI评分,缓解结肠损伤与炎症细胞浸润。高剂量肉桂挥发油显著抑制结肠缩短、水肿及MPO活性,促进肠道细菌多样性,调节菌群平衡。研究揭示,肉桂挥发油通过促进益生菌增殖,预防肠道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同时可能逆转因炎症性肠病导致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调节肠道微生态,从而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芳香化湿药-广藿香挥发油

广藿香,以其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之效,广泛应用于湿浊中阻等病症。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含量须达26%以上,该成分具备抗炎、抗癌、抗菌等多重药理作用。广藿香醇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保护肠道屏障及促进有益菌生长,对炎症性肠病有显著疗效。另一成分广藿香酮亦展现抗菌、抗炎及抗肿瘤等活性,能抑制T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Yu等研究发现,广藿香油直肠灌注可缓解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损伤,并逆转特定代谢物异常,揭示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代谢调控作用。

4 结语

中药挥发油以其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抗炎性肠病中表现优异,常用于复方或单用。其多成分协同作用提示联合挥发油治疗或能更佳调节肠道菌群。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整体或单一成分,缺乏多成分协同研究。鉴于表观遗传修饰在IBD中的作用,结合此领域研究挥发油具有创新性。挥发油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抑制信号通路等机制抗炎,挖掘其活性成分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对阐明其疗效及创新药物开发具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欧阳晓松,徐陆周.中药通过自噬调控肠黏膜屏障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3,40(06):82-88.

[1]孟欢,侯晓婷,张华敏,等.中药天然产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3,54(10):3349-3369.

[1]周杉.炎症性肠病致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