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相互关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2
/ 2

大型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相互关系的研究

陈楷旋

440582199407236723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大型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相互关系。在背景与意义部分,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的现状,明确了研究此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与目的。从排水工程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展开讨论,积极影响包括雨水排放与利用、污水收集与处理以及黑臭水体治理等;消极影响涉及排水规划不合理、管网渗漏与污染、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城市水环境治理对排水工程在目标、原则与技术方面的要求,并研究了排水工程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协作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三种模式。最后进行总结,对未来优化两者关系和提升治理效果提出展望,以期为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给水排水工程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态环境;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相互关系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日益紧张。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城市排水工程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水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建设与运营,不仅关系到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和排放,还直接影响着城市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在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排水工程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因此,深入研究排水工程与城市水环境治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关系,对于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排水工程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影响

1.1 雨水排放与利用

雨水管道和收集设施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们能够快速有效地收集雨水,避免雨水在城市地表大量积聚,从而降低内涝发生的风险。通过合理布局的雨水管道网络,可以将雨水迅速引导至合适的排放地点,如河流、湖泊或蓄水池。雨水收集设施还能够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地表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1.2 污水收集与处理

排水管网如同城市的“血管”,负责将各个区域产生的污水收集起来,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通过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可以避免污水在城市中随意排放,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污水处理厂则是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在污水处理厂中,污水会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1.3 黑臭水体治理

针对黑臭水体,排水工程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截污工程,阻止污水继续排入水体,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清淤工作可以清除水体底部积累的淤泥和污染物,改善水体的容量和自净能力。同时,活水工程的引入,增加了水体的流动性,提高了溶解氧含量,促进了水体的生态恢复。此外,生态修复措施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有助于构建稳定的水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

2、排水工程对城市水环境的消极影响

2.1 排水规划不合理

排水规划不合理会给污水收集和处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首先,规划不合理可能导致污水收集管网布局混乱,出现覆盖盲区,部分区域的污水无法有效纳入收集系统,从而造成污水肆意排放,污染周边环境。其次,规划中对污水产生量的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管网容量不足,在污水排放高峰期,无法及时输送全部污水,出现污水外溢,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

2.2 管网渗漏与污染

管网老化是导致地下水体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管网可能出现裂缝、破损等问题,使污水渗漏。这些渗漏的污水携带大量有害物质,如氮、磷、重金属等,直接进入地下水体和土壤。长期的渗漏会使地下水体的水质恶化,影响地下水的正常使用。同时,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积累,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此外,管网渗漏还可能导致周边地基松动,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2.3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不达标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未达标对城市水体危害巨大。不达标的尾水中仍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进入城市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等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消耗水中大量氧气,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同时,尾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在水体中积累,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影响其生存和繁殖。

3、城市水环境治理对排水工程的要求

3.1 目标与原则

城市水环境治理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水生态质量、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等目标。为达成这些目标,应坚持以下原则:预防为主原则:提前规划和预防可能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降低治理成本和环境风险。综合治理原则: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城市的地理、气候、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和措施。生态优先原则:在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

3.2 技术要求

合理选择排水体制: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合流制、分流制以及复合制等排水体制的优缺点。对于新开发区域,可优先采用分流制,便于污水和雨水的分别处理和利用;对于老城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或分流制。例如,在地势平坦、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宜采用完全分流制;在经济条件有限且已采用合流制的地区,可先采用截留式合流制,有条件时再进行改造。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先进技术或组合技术,提高处理效果和效率。

4、排水工程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协作模式

4.1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在排水工程与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投资是推动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等,为排水工程和水环境治理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例如,九江市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管网建设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水环境质量。政策引导在政府主导模式中也不可或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如明确排放标准、设定治理目标等,为排水工程与水环境治理提供明确的方向。

4.2 市场主导模式

在市场主导模式中,企业的利益驱动是核心因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果,从而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竞争合作也是市场主导模式的重要特点。企业之间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提升。同时,企业间也会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大型治理项目。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企业在获得项目运营权后,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结论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作用要点主要包括:有效收集和处理雨水,避免内涝和节约水资源;全面收集和处理污水,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治理黑臭水体,改善水体质量和周边生态;但同时,若排水规划不合理、管网渗漏与污染、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出现,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城市水环境治理通过明确目标与原则,提出技术要求,并借助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等模式,实现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加强对排水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运营维护,都要严格遵循环保标准和质量要求。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对排水系统和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提升治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城市水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优化,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孔萍.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管理浅析.工程地质学,2020-07.

[2]李江平. 探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管理.文化科学,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