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9
/ 2

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

马春华

西充县建设路小学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学生日后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引言: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这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往往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成绩的提升,而不是能力的提高,严重忽视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培养,显然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已然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政策要求的实际需要

从政策要求角度来说,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重点指出:“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重点强调,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中也反复强调:“立足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分析资源条件,因校制宜规划学校课程及其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健康成长。同时,要带动广大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动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以及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学会自主探究,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时,教师要教授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以真正满足政策要求。

(二)学生需求的实际需要

从学生需求角度来说,一方面,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推理问题的关键能力,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条件,所以,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更好掌握数学知识,也自然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除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之外,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在当今社会,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成为人才选拔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也有助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发掘自身潜能,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对于数学这门知识驳杂、内容体系较为抽象的学科来说,教学情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情境的营造,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来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并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切实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观察物体(一)》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并依托情境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比如,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以及书本,并引导学生来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情境之中。其次,在学生进入到观察情境之后,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进行引导提问,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所观察到的物体。比如,可以问学生哪些物体是长的、短的,而哪些物体是大的、小的,哪些则是比较轻的,抑或哪些是比较重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动自己思维进行思考,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比如,让学生用尺子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用天平来比较物体的重量,这样利用实际操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属性,建立起对物体属性的认识同时挖掘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以良好思维进行探究式学习。最后,在测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将所观察的物体按照大小、重量以及形状进行分类,并让其总结规律,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不再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与解答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的有效方式,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更能够依靠问题的输出,让学生运转思维进行问题解答,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便可利用问题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些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5元一斤,香蕉3元一斤,橙子4元一斤,他一共买了2斤苹果,3斤香蕉和1斤橙子,他给了收银员20元,请问他应该找零多少元?”,这个问题既需要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又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关键信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思维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其思维活力,使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索和思考,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三)采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数学学习亦是同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从“学以致用”角度发展自身思维,将数学知识具象化,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实践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测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其综合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测量实验的实践活动,提前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比如书、笔或者本,让学生使用尺子或者量杯来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在这个时间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测量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在测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测量游戏,比如“找出最长的物体”、“用尺子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等。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测量知识,更为主要是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测量知识,分析和推理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思维也会更为综合,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正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数学这门注重思维学科来说,更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以数学教学为媒介,打造全新的数学教学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希望未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导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洪雪茹.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23(12):54-56.

[2] 何秀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科普童话,2023(6):38-40.

[3] 张玉波.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情感读本,2023(2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