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医医院脑病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患者行循证护理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这一时间段来院就诊的62例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对照组别,各31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EQ-5D评分较对照组可观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3.23%)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呈可观降低(16.13%),(P<0.05)。 结论脑血管狭窄造影介入患者行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降低不良意外风险发生,改善预后结局。
【关键词】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睡眠质量
脑血管狭窄是一种高风险的脑血管病变,即颅内外动脉合并一处或多处的狭窄病变,脑血管狭窄可使脑血管血流减少,脑细胞缺血缺氧而死,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脑血管狭窄的发病率较高,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46.6%,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及早地治疗干预尤为重要。临床治疗本病,以介入造影治疗为主,可改善脑循环系统,改变血液流变学,再通闭塞血管,限制半暗区恶化,促进脑细胞代谢,恢复受损神经细胞,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需配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理念,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护理依据,可针对介入造影中患者存在潜在风险展开筛查和预见性护理,减少不良意外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加强预后结局[1]。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这一时间段来院就诊的62例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对照组别,各3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5~67岁,平均(46.78±4.35)岁。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4例,年龄36~65岁,平均(45.23±4.27)岁。两组患者基础数据无差异(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包括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术、血管成形术等,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展开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医嘱指导、用药指导、生命体征检测等。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1)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筛选脑血管高年资医护人员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系统学习循证护理理念及相关护理措施,检索循证医学依据,明确护理问题,分析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的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和术后护理特点,检索临床文献,寻求循证支持依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循证护理方案。(2)实施循证护理:①术前健康宣教:在介入造影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具体病况和造影介入方法、预期效果、不良意外风险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介入造影术中应准确快速地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针,预防穿刺并发症发生,取出导管后应充分按压穿刺部位,给予股动脉穿刺点垂直压迫15分钟,穿刺部位给予绷带加压包扎或压迫器压迫8小时,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制动穿刺侧下肢病保持伸直位8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合并皮下出血或血肿、穿刺侧足背动脉波动状态和皮肤颜色、温度等,每小时记录1次,持续8小时,肢体状态如异常变化应及时做对症处理。③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状态,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告知医师做对症支持处理,患者如有烦躁情绪,给予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或暗示引导法,消除患者烦躁情绪。除了关注神志和瞳孔的变化,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皮肤温度、以及是否存在麻木感或疼痛,这些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征兆。如有发热现象,应说明发热原因,一般情况下3~5天恢复正常,可给予物理降温退热。对于合并高血压者,应密切监测血压状态,治疗中积极控制血压水平,预防颅内血流过度灌注。鼓励患者每日饮水量在1500-2500ml之间,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指导患者做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即“踝泵”练习,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建议每小时进行数分钟,特别是在长时间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即使只是在床边坐起或在病房内走动,也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1)PSQ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0~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EQ-5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2)术后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血栓形成、过度灌注。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评分对比
经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EQ-5D评分较对照组可观改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n | PSQI评分 | EQ-5D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31 | 18.06±3.52 | 4.25±1.05 | 63.52±5.40 | 90.03±9.27 |
对照组 | 31 | 18.25±3.43 | 10.36±2.48 | 64.06±5.37 | 81.08±8.05 |
t | 0.215 | 12.632 | 0.395 | 4.059 | |
P | 0.830 | 0.000 | 0.694 | 0.000 |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3.23%)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呈可观降低(16.13%),(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n | 皮下血肿 | 血栓形成 | 过度灌注 | 发生率(%) |
观察组 | 31 | 1 | 0 | 0 | 1(3.23) |
对照组 | 31 | 2 | 1 | 2 | 5(16.13) |
x2 | 9.517 | ||||
P | 0.002 |
3讨论
脑血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以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和运动障碍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本病发作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危险因素中约占90%,此外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也是诱发本病的常见危险因素。脑血管狭窄发作后可导致脑血流受限,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程度严重者可继发急性脑梗死,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2]。因此,尽早地治疗干预尤为关键。
临床治疗本病,以介入造影为主要疗法,通过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暴露脑血管区域的各级分支位置、大小、形态和病灶状态,结合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大脑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迅速再通闭塞血管,阻止半暗区恶化家中,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恢复受损神经系统,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程度轻等优势,但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对患者预后结局极为不利。因此,积极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关键。本组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患者行循证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经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EQ-5D评分较对照组可观改善。分析结果在于: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以循证理念为理论指导,结合临床文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针对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筛查和总结,并制定具有预见性的护理方案。本组研究将其应用在脑血管狭窄的介入造影中,术前针对脑血管狭窄的具体病况及介入造影的必要性和不良风险展开健康宣教,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术中准确快速地开展穿刺,并充分按压穿刺部位,预防发生皮下出血或血肿,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态和神志情况,如有烦躁表现给予安抚处理,如有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如有高血压密切监测血压状态,积极配合降压治疗,预防不良意外风险发生[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3.23%)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呈可观降低(16.13%),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意外风险发生。
综上所述,脑血管狭窄造影介入患者行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降低不良意外风险发生,改善预后结局。
参考文献
[1] 朱雪利,李蓓.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患者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 2023, 47(5):819-820.
[2] 张红,梅琳,杨帆,et al.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91):2.
[3] 胡萍萍,周仁菊,茹悦嘉,等.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