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与传媒戏剧教育的学科融合学习主要围绕戏剧项目展开,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剧本撰写、解读和表演技巧,分析剧本结构和角色情感,利用传媒技术,如摄影、灯光、音响、音效等学习如何编排场景、布置镜头、指导演员表演,来增强对戏剧的理解力、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结合了高中语文与传媒戏剧教育的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以戏剧教育项目式教学为抓手,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科融合;高中语文;传媒课程;戏剧教育;项目式
在全媒体时代,社会对具备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双新”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育必须培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技术复合型人才。传媒学科的介入则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戏剧在文学性的基础上,还兼具了表演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等多重属性。将戏剧表演融合进中小学学科教学课程,在国外已有相对纯熟的理论与经验,但在我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开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而高中语文戏剧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通过阅读和分析具体的戏剧作品,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在戏剧项目式实践中搭建传媒知识支架,能够极大地提升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形成读写演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一、戏剧教育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背景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戏剧教学过于侧重戏剧本身的静态解读,如曹禺的《雷雨》,教师主要讲解分析其情节、主题和人物,这种偏重文本阅读而轻视表演实践的教学方法打击了同学们对戏剧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的监督与催促,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增进学习戏剧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增加学生表演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凸显戏剧与小说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之外的特点,感受戏剧独特的魅力。
除了增加学生表演实践的机会,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媒手段来丰富戏剧教学内容。例如,利用视频、音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版本的戏剧演出,让他们感受到不同表演风格和演员的诠释,拓展对戏剧的理解和欣赏。此外,也可以邀请专业戏剧导演或演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学生的表演实践,让学生从专业人士身上获取经验和灵感。
(二)目标
通过将高中语文与传媒学科进行融合,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戏剧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项目式教学中,引入多种媒体形式,如影视、音频、数字展览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制作、创作和表演,深入体验戏剧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同时,结合传媒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在不同传媒形式中的表现方式,培养他们对文化多样性和历史变迁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样的综合学习项目,学生将不仅仅是从课本上了解戏剧,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刻领悟戏剧对于文化、历史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与传媒戏剧教育的学科融合特点
(一)跨学科性
将语文与传媒学科相结合,能够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整合与交叉。通过传媒戏剧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技能,还能够了解传媒对于戏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从而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
融合传媒戏剧元素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更加注重实践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影视作品、舞台表演、数字展览等形式来学习和展示戏剧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例如,在戏剧表演中运用现代化的舞美设计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强舞台表现力,提升观众的观剧体验。传媒知识中的叙事技巧、镜头语言等也可以为戏剧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角色,构建更加引人入胜的剧情。
(三)综合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媒戏剧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也关注其艺术表现能力、媒体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综合素养、审美情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项目式教学实践过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哈姆雷特》《雷雨》和《窦娥冤》,通过剧中人物的悲剧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剧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对人性、人生的挖掘。结合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笔者设计了以下戏剧教学项目流程,包括选题与分组、剧本研读、台本创编、角色分工、演出评议等环节。戏剧教育项目融合了传媒学科知识,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戏剧,并在呈现出满意的戏剧效果中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提升。
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语文与传媒戏剧教育项目式教学实践过程
(一)选题与分组
选择适合戏剧演出或戏剧改编的文本。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或《刘姥姥进大观园》,《雷雨》,另外也可选择学生喜爱的小说,如《哈利·波特》系列。此外,也可考虑选取一些优秀的影视剧剧本或者传统戏剧剧本进行改编。
在选择文本后,让学生自由组队,每组选择一个文本进行改编。在组队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组队,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协作。
(二)剧本研读
深入研读剧本,要牢牢抓住戏剧冲突这一中心,对所选的文本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教师对于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清故事情节,确定角色分工,设计舞台布景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原著中的情节和主题通过戏剧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为后续的改编和表演打下基础。
以《雷雨》为例,阅读戏剧的基本步骤为:
1、初步了解:阅读剧本的简介、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了解《雷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浏览剧本,了解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和剧情发展。
2、深入阅读:分幕分场阅读,注意每个场景的背景设置、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重点关注人物台词,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和内心活动。留意舞台说明,理解其对剧情和人物形象的辅助作用。分析《雷雨》中围绕家庭纠葛、劳资冲突等展开的冲突,理解其如何推动剧情发展。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探讨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三)台本编创
台本是一种编写和记录戏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艺术创作过程的文本形式。它包含了剧本中的台词、角色动作和情绪等详细描述,以及舞台、摄影场景等背景设定。台本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文字材料,它是创作者将想象和创作呈现给观众的中介,是艺术家们用来传达情感、展现想象力、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工具。通过台本,观众可以体验到创作者所设想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氛围,从而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世界中,感受其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和情感共鸣。
学生分组进行台本编创,将课本的“剧本”改编成可供舞台演出的台本,补充详细的舞台表演元素。比如在《雷雨》中,主要人物的冲突不断推动情节故事发展。在表现周朴园和鲁侍萍各自内心的冲突时,道具窗户、照片和人物对话时加入的震撼、惊讶等音响效果的使用就尤为重要。除了内心冲突,也有人物肢体冲突,来突出人物形象的立体。例如,周萍与鲁大海的兄弟冲突,此时鲁大海处于主动攻击状态,鲁侍萍、周萍、周朴园的演员站位的调度就决定了他们各自代表的立场。戏剧情节紧凑,且戏剧冲突层层升级,在台本中就要添加人物的肢体动作详解,人物台词的情绪起伏变化,配合音响效果的雷雨声,增加戏剧的冲突性。否则,戏剧表演就会降格为草率的分角色朗读。
(四)角色分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组的角色分工,能够让接下来的戏剧演出实施更加顺利。其中包括导演、演员、道具、服装、多媒体(视频、图片、音乐、音响)、灯光、摄影等角色。
其中,导演在戏剧演出中起到核心作用,需要考虑戏剧舞台中的一切因素,场面调度尤为重要。场面调度一词源自舞台剧,根植于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体系。在舞台剧中,导演根据剧本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氛围等因素,对演员的上下场、站位姿态、手势动作以及行动路线进行艺术处理的过程就是场面调度。[1]
例如,《雷雨》的冲突体现在周朴园这位封建家庭大家长的身上,整部剧的人物关系网以他为中心铺展开来,当主要人物周朴园进入画面之后,舞台上其他人物全部移动到画面一侧的舞台,为周朴园留足空间,这一演员调度其实体现出大家都不自觉地被其威严所震慑,观众能够立刻识别出在这个大家庭中的人物矛盾、立场对立与人物冲突。
(五)演出评议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会根据台本进行角色分配并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引导学生探讨舞台表演技巧,包括舞台动作、表情和语音等方面。学生可能会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戏剧片段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生动展现出来。其他小组则充当观众和评价者的角色,对表演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最后,学生将改编的戏剧进行公开展示,邀请其他班级和老师观看。展示结束后,教师和观众将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成效与展望
(一)戏剧教育项目式教学的成效
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语文与传媒的戏剧教育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以项目驱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深入地理解戏剧文学这一体裁,在揣摩剧本、改编台本中体会剧中人物的感情,积累了丰富的戏剧语言材料和言语表达经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在参与戏剧排演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一方面,通过戏剧改编和表演,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如笔者的学生参加深圳市第三、第四届科普剧比赛,多人斩获大奖,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戏剧项目式展示为学校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展望
学科融合教学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学科间交叉知识内容实施融合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给出教学建议,提倡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世界,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
[2]
高中语文与传媒学科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与知识整合的趋势。通过整合两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展望未来,这种教学方式有望在教学改革、应用范围拓展、技术融合与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影视场面调度(上)https://zhuanlan.zhihu.com(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5041532);2022-01-01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联通:
第一作者:余昕蓓,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传媒教师,龙岗区传媒学科骨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第二作者:刘丽凡,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