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2

基于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研究

彭学志  杨 倩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五小学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五小学  657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在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通过对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对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美术学科;融合;小学生;综合素养

0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素养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连。将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其综合素养。

1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理念与课程实施现状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然而,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仍然是一个显著问题。部分教师对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次要课程,甚至将美术课时间挪用于其他学科的补习。这种应试教育思维的渗透,使得美术课程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技巧和作品的完成度,而忽视了美术课程在德育方面的渗透作用,限制了学生在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方面的提升[1]。例如,一些教师在教授绘画技巧时,很少涉及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缺乏对艺术的深层次理解和情感共鸣。

此外,教材的选择和课程设计也存在不足。目前使用的美术教材往往内容单一、形式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链条。虽然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被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难以将这些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2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仍存在明显不足。许多学校缺乏专职美术教师,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美术课程,这使得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需求。专业美术教师的缺乏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制约了课程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虽然部分地区开展了教师培训和进修活动,但整体覆盖面和效果仍然有限。很多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短板,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和美术教育的综合要求[2]。例如,一些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无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待遇问题也影响了其教学积极性和创新动力。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1.3德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问题

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不仅承担着艺术教育的功能,还应发挥重要的德育作用。然而,当前美术课程在德育方面的融合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美术课程的德育功能,未能有效地将德育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艺术作品时,很多教师只注重技法和形式分析,而忽略了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通过美术课程获得深刻的道德启迪和价值引导。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中,对美术课程的德育功能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指导。虽然一些学校开展了德育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家名作,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中的道德和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难以有效实施这种教学方式。

2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2.1注重身教育人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规范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分享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美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3]。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参与美术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体验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愉悦。例如,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审美情趣。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2.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跨学科学习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跨学科学习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相结合,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创作方法。例如,在学习历史或文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所学内容,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开展主题性的美术创作活动。例如,围绕环境保护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作与环保相关的美术作品,通过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跨学科和主题性活动,不仅能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3注重课堂纪律与师生互动

美术课堂的学习氛围相对宽松,但教师仍需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以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效果。通过教育学生遵守学校校规、班级班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维护课堂纪律、尊重他人、约束自己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明确课堂规则和纪律要求,并通过正面引导和适当的奖惩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自律的意识和行为。

同时,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美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点评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4]。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

以“环保主题绘画”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实物等方式,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环保理念、如何运用色彩和构图等技巧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4结论

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注重身教育人、开展跨学科学习、注重课堂纪律与师生互动等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为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烨. 创设综合材料绘画 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J]. 读写算, 2023, (21): 122-124.

[2]马晓庆. 农村学校培养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实践[J]. 家长, 2023, (21): 4-6.

[3]袁庆辉. 浅谈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路径[J]. 新课程研究, 2023, (19): 54-56.

[4]郭淑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以社会服务活动为例[J]. 文理导航(下旬), 2018, (06):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