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4
/ 2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

赵娟

岳阳县黄沙街镇大明逸夫学校

摘要:聆听体验是学习音乐的根本,它伴随着音乐欣赏的全过程。初中学生己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小学生相比对于音乐的认知更为理性,感知也逐步深刻。该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引言

初中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双减”政策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还要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标,优化初中音乐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完成知识型育人模式向能力型育人模式的转变。通过微课视频或者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将很多枯燥的音乐知识直观呈现出来,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音乐欣赏课的价值

1.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根据《论语》的记载,从孔子时期就认为“人贵物轻”,这同时也是历史上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现代化的教育领域,培养学生要以人为本,育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特别注重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健康生活六大素养的培养,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在音乐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体现了音乐学科的重要价值。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逐渐从音乐知识的传授到音乐美的培养,最终回归到核心素养方面,从知识输入的传统教书转变成育人教育理念,推动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1.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崇尚美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所追求的更高的人生境界。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过程中,人文底蕴的培养与音乐教学有着本质联系。其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通过学习音乐能够发现、感知、评价美。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与音乐课堂教学密切相关。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体验美、理解美。通过创设诗情画意的音乐意境,让学生实现与创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不断提高个人创造美的能力。

2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2.1使用音乐情景剧

音乐情景剧是集歌曲、对白、表演于一体的戏剧形式。一般而言,音乐情景剧故事情节与情感相融合,便于学生伴随着音乐,利用身体动作展现故事情节,品味其中的情感。初中生有较强的自我展示欲望,乐于体验多样的活动。但是,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欣赏情境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习惯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导致学生情境体验效果不佳,影响了音乐欣赏效果。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情境教学时,教师应以所欣赏的乐曲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景剧。例如,《保卫黄河》采用进行曲体裁,使用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斗争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快速大跳的动机,逐步扩张的音型,形象地创设出了战士们端起土枪,挥动大刀,四处与敌人斗争的场景。在欣赏课课堂上,学生体验多样的情境活动,逐步了解了赏析乐曲的基本内容,深刻品味了作品蕴含的情感,建立了良好认知。基于学生的情境体验所得,教师组织音乐情景剧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建立十人小组。该小组中的全体成员各有特长。如,有的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有的有较强的舞蹈功底。在体验活动时,全体成员各展所长,承担不同的任务,通力合作,完成情景剧。在各组做好准备后,教师搭建舞台,鼓励其轮流表演。

2.2高效设置音乐问题,提升教学实效性

有效的提问是当前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音乐课中进行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在所学音乐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地的思考问题。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调动起来,持续完成对学生个人音乐欣赏水平及审美水平的提升。例如,对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进行欣赏教学之前,教师能够通过设置问题,提问“你听过侗族大歌吗?”你知道这些歌曲的特点吗?”在这首副歌中,用哪种模式完成了五月蝉鸣的呈现?”等问题,使学生用着装问题来完成对歌曲的欣赏和分析,在老师提出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并且有方向性的获取更多的音乐知识,促进音乐知识的有效积累和科学应用。在完成欣赏后,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返回的问题给予及时、高效、准确的评价。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始终要逐一列出和指出学生音乐欣赏方面的不足。教师应尽可能在日常的小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有效地发现当前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并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培养,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音乐欣赏课中也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愿地融入曲目欣赏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音乐风格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部分曲目适合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在整体的氛围中感悟音乐。但是部分曲目却更适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欣赏,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获取与曲目相关的更多背景知识。例如,在欣赏《汉族民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给不同的小组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让每一组同学积极参与到民歌的素材收集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上网搜索各地的民歌并学唱。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民歌进行演唱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不同风格的民歌,进而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整合。通过接触不同种类和风格的民歌素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让欣赏音乐课的优点和乐趣展现出来。

3结束语

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聆听使得音乐被人的内心所感知,它的独特魅力得以呈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由此,聆听、感知和体验乐曲的风格,理解其蕴含的深层次情感是音乐审美学习的重点,更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须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曹国峰.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212-213.

[2]马金影.新课改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94.

[3]张译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