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大学》乃是儒家将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联系起来的重要著作。“絜矩之道”作为“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絜矩之道”不仅在人际关系上体现出自身独到的智慧,还对政治生活、社会建设有着独特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儒家;絜矩之道;现代启示;和谐社会
“絜矩之道”出自于《礼记·大学》篇,朱熹对它的注解挖掘出了更多的意义,他将“絜矩之道”视为《大学》的“天机”,他写道:“多谢圣门传《大学》,直将絜矩露天机”。
一、 “絜矩之道”的早期注解
如何理解“絜矩”二字?郑玄注:“絜矩之道,善持其所有,以恕于人耳,治国之要尽于此”。后孔颖达云:“絜,犹结也。矩,法也。”。由此可知,单从“絜矩”二字上来看,其意义被引申为规则、法度等意思,用到人为人处事上,就是强调人们要把持好度并且要在规则之内,而这个规则也就是儒家的仁义道德;用到治理社会上,就是统治者要在仁义道德的原则之内治理社会,进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二、朱熹对“絜矩之道”的注解
首先,朱熹挖掘了“絜矩之道”所蕴含的上位者的示范和影响的功能。朱子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者(即“上老老”、“上长长”、“上恤孤”),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在朱熹看来,“絜矩”是一种处事的法则,在家庭中如果长辈能做到“老老”、“长长”、“恤孤”,那么家庭的成员都会效仿,从而实现“齐家”的目标。进而整个社会都会如此学习,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治国平天下”。
其次是“絜矩之道”所包含的民本思想。自先秦诸子百家以来,儒家的政治理论向来都是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朱子曰:“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朱熹认为,治理社会必然要把握民心,就是像爱子一样爱护人民,不与民争利,就是絜矩之道。
三、“絜矩之道”的现代启示
“絜矩之道”蕴含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深入挖掘“絜矩之道”对当今中国的思想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1.为人之道
践行“絜矩之道”,就是要做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也就是说,自己所讨厌的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那么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们。
“絜矩之道”的六个“毋以”以强调不做什么而打造了一种更加简易的道德实践方式。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的不同导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标准,比起通过自己的喜好而推测其他人的喜好,而不以自己讨厌的方式对待他人在当前社会更加行之有效。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推己及人,互相尊重,不愿自己被人不诚信不友善的对待就不去做不诚信不友善的事情,不愿自己生活在一个不文明不和谐的社会就不做伤害社会的事,等等。这样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共处,进而和谐社会也得以实现。
2.教化之能
“絜矩之道”强调了上行下效的作用,这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也有着指导意义。“治国平天下”之前即是“齐家”,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曾大力强调家教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父母等长辈作为家庭的的上位者,自然应当承担起引领家庭教育的责任,在生活方方面面以身作则,家庭成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必然会模仿、学习长辈的行为,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教育也就在润物细无声中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榜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古往今来,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代代相传,其原因在于他们有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与品德。也因此,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秀品质。
3.和谐之方
“絜矩之道”于百姓而言,要求大家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交往;于统治者而言,则是要求统治者与民同好恶,以天下为公,以人为本。这种相互尊重的原则,体现了儒家对“仁”的追求。运用到现代的政治生活中,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也有着独到的意义。
首先是对内,统治者如果以一颗与民同好恶的仁者之心来治理社会,这样的社会才是民心所向,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会实现。从古至今,我们都向来强调把握民心,《大学》先引诗经“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强调了为君者如同人民父母,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而在当今社会,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强调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领导者如果能做到以人心为导向来制定和调整政策,必定能实现文明和谐的社会理想。
其次是对外,“絜矩之道”所蕴含的仁爱精神与互相尊重、推己及人的原则有利于国际交往。新中国从成立以来,一直以来都是在国际上追求和向往和平,始终站在追求和谐共处的立场上坚决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的追求也正是“絜矩之道”所追求的“治国平天下”的目标的体现。
如果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处都能践行“絜矩之道”,必然能建立起和谐互助的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借鉴先秦儒家道德并对其进行创造性传承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 (第20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5]陶新宏.儒家“絜矩之道”及其价值意蕴[J].船山学刊,2010,(04).
[6]蒋重跃.《大学》思想体系的中国特质——基于元典和古代诠释传统的本体论透视[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54(05).
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 (第20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91页.
郑玄注.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69页.
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00页.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页.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页.
郑玄注.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68页.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2页.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页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页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22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