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服务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在社会治理结构中,行政事业单位扮演着基石角色,它们对于经济进步和社会服务的输送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推动这些机构的优化运作并达成预设的使命,一项名为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应运而生。它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严谨地衡量执行效果,以及实施严格的监控,以提升资源分配的效益和机构的整体效能。这种方法不仅强化了事业单位的职责意识,还提升了其运营的公开透明度,从而塑造出更为高效且责任明晰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1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绩效管理支撑力度不足
首先,制度层面的问题凸显。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规划业务和资金需求时缺乏全局视野,其制定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与实际业务活动不符,或者虽有制度,却未能确保责任明确、执行到个人。团队协作精神匮乏,各部门间沟通不畅,对绩效目标的追求不够深入。其次,人力资源配置与绩效管理的需求存在明显落差。在评估过程中,过于侧重财务和基础操作,而对于技术含量高、复杂任务的评价能力受限,导致问题识别不全面。此外,基层单位的绩效管理人员往往由财务人员兼职,职责繁多,可能导致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从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进度。再者,数据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效率有待提升。尽管预算一体化系统配备了绩效管理模块,但在实际操作中,信息共享并未得到充分实现。财务部门传递绩效要求后,数据收集依赖手动操作,耗时且效率低下,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1.2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力度不足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拖延与推诿的不良现象。单位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而是随意调整和分配资源,导致预算目标无法实现或实现效果不佳的情况。第二,在绩效评价和反馈方面,存在着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部分单位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合理、有效的绩效数据收集机制。因此,无法对绩效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致使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同时,执行力度不足还会导致绩效评价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对预算调整和改进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激励和约束机制极为匮乏,进而导致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热情,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改善。部分单位对预算绩效的执行结果缺乏奖惩机制,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这种执行力度的不足使得员工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缺乏动力和责任感,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创造力。
1.3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性不强
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及对绩效进行评估,使单位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其绩效管理水平。然而,实际情况表明,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性并不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性的关键在于绩效评估,但由于评估指标不合理、评估结果不准确等导致评估结果不能真正地反映单位的绩效状况,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性。其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如过度依赖过去的数据、缺乏重点项目管理等,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率降低。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性不强。比如,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畅通、合作不紧密等问题,致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速度缓慢。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
2.1科学设计预算评价指标
在公共行政机构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中,精心构筑的评估标准对于实现公正、精确和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从而强化管理的策略性和成效。首要任务在于,构建评价标准需兼顾多元化的绩效考量。行政机构的表现并不仅限于财务层面,还包括服务品质、运营效率以及社会影响等非财务维度。因此,在设定指标时,务必融合财务、服务质量、效率及社会贡献等多个维度,并灵活调整各项指标的权重,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其次,评价标准的设计需具备可度量和实践操作的特性。指标应当清晰明了,便于量化评估和对比,这就需要在设定时明确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与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必须确保数据来源可靠,采集方法有效,以保证数据的公正和一致性。最后,考虑动态变化和持续发展的视角也是关键。行政机构所处的环境和目标可能不断演变,原有的评价标准可能需要随之调整。因此,在设计时,应留有适应性的空间,允许随环境变迁和机构发展进行适时的更新,以确保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兼顾多维视角、实践性以及动态适应性,可以确保预算绩效评估标准的严谨和实效。公共行政机构应深化对评价标准设计与运用的研究,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指标体系,从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迈向更高水平。
2.2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策略时,行政机构应着重提升监管效能,以确保预算执行的精准和透明度。首要步骤是强化监督体系的构建,即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团队,赋予他们充分的权限和资源,以便于实时监控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同时,应制定严格且可追溯的监督程序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以此形成警示和威慑效应。其次,强化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预算执行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合规性和效率。同时,积极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点,实施预防措施,以提升预算执行的稳健性。这有助于减少错误和违规事件,提升执行质量。再者,外部监督和社会参与也是关键环节。行政机构应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等多元化的审查,同时鼓励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通过公开透明的机制,增强社会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信任度和公正性。综上所述,通过系统性的监督体系强化、内部管理的强化以及外部监督的引入,行政机构能有效提升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成效。因此,深入研究和实践强化监管策略,对于提升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整体效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2.3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培训
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尤为重视管理层人才的能力建设,因为这直接关乎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强化预算绩效管理队伍的培训是推动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策略。首先,这种培训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预算绩效管理涵盖了财务策略、绩效评估、数据解析等多个复杂领域,因此培训既要深入讲解理论原理,也要强调实际操作的训练。通过实战演练、模拟情境以及现场考察等活动,让管理者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增强问题解决和应对挑战的实效性。其次,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到精细的财务分析、定制绩效指标并进行有效评价,以及精准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培训过程中,应着重于这些专业技能的深化和提升,例如定期举办专业研讨会和技能培训课程,以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最后,不可忽视的是对管理者全面素质的培养。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考验着专业知识,还要求管理者具备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如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问题解决等。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活动、角色扮演和实际案例分析,来锤炼和提升他们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技巧等软实力。
结论
在公共部门的预算绩效管控体系中,当前遭遇了诸多挑战,如评价标准的不均衡、执行强度的欠缺、人力资源的专业局限,以及制度框架的不完善。本文旨在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包括优化预算评估框架、强化监管执行力、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望破解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瓶颈,推动其走向规范化、公开化和高效化。强化这一环节对于推动机构的持续进步和公众服务品质的飞跃至关重要。唯有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才能推动公共部门的稳健前行与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祁咏梅.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3(14):79-81.
[2]焦兆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23(05):63-65.
[3]吕美英.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1):31-33.
[4]李典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财讯,2022(28):22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