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9
/ 2

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王茜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摘 要:在当前信息化和新课标颁布的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具有承载信息量大、直观简洁、便捷实用的特点,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本文讨论了基于图式理论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帮助一线教师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本质,从而为阅读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对策。

一、选题缘由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碎片化阅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具有承载信息量大、直观简洁、便捷实用的特点,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语篇类型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同时,语言技能在原来的“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看”这一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并理解如何高效地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也是应对高考的要求。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频繁出现在各大高考题中,考查学生观察图画、图表、或网页以及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各种子图式产生并最终汇结成人的“整体图式”。因此,本文致力于通过认知心理学派的图式,帮助一线教师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本质,从而为阅读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对策。

二、文献综述

(一)图式理论

1.图式的概念

图式是一种工具,其作用在于通过大脑对内在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将抽象化的思维认知过程以清晰、明了的视觉表征形式呈现出来。

2.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研究

图示理论指在阅读中借助形式、内容、语言等不同图示,帮助学生正确解读阅读材料,实现从被动接受和感悟文字信息转至自主重组文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图式理论在指导阅读教学的方法上,大多以学生为中心,伦淑新在研究中指出教师需要在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阅读策略。徐中锋在研究中采用实验的方法将50名同学随机分组验证了图式交互可视化模式在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可行性,认为采用图式交互可视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英语学习的积极性。Goodman (1967) 认为阅读也是一种思维的解码过程。

(二)非连续性文本

1.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根据文本形式标准,将文本划分为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多重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以图片、表格、文字(文段)、表意符号(狭义)等独立信息单位为基本“构件”,由一种或几种“构件”组合而成的文本形式。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

Kirsch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张润柳选择了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图表类型为关注点,围绕对其阅读提出了八字阅读策略。 王建红基于非连续性文本在考试中的考查意义,提出了加强整体阅读以及掌握题型特点的阅读策略。

(三)图式理论与非连续性文本的关系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各种子图式产生并最终汇结成人的“整体图式”。倪庆中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思维发展张力、概括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阐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意义。蒋欣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视角,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四)研究评述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英语教师关注到了图式理论和非文本阅读教学。通过整理文献,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多在实践对策层面,且现有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围绕以学生为本展开,很少有学者关注到非连续文本本身,很少把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的中心话题以及内在逻辑去进行阅读教学。同时,关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研究多在探讨其优点,很少有研究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探究图式理论应用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以期解决当前非连续文本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

首先,明确本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问题和方法。通过查阅图式理论和高中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界定“图式理论”、 “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

其次,围绕本研究的研究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并实施。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本研究选取重庆市高新区某高中为研究个案,选取该校200名同学和12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学生群体中有成绩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中,有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教龄超15年的经验型教师。本研究设计了针对教师和学生不同群体的问卷,对于当前高校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和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不同学生和教师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对问卷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答案补充,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当前高中英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通过使用课堂观察表对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阅读课堂中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同时采用质性的记录方式对教师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活动进行记录。

最后,围绕当前非连续性文本在高中阅读教学运用的应用现状和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图式理论运用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和价值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参考文献

[1]Goodman, K.S,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In Singer, H., and R. B.

[2]Irwin Kirsch, 2001. The International Adult Literacy Survey (IALS): Understanding what was measured[J]. America: ETS.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

[4]矫兴华.高中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求学·教育研究,2019(4).

[5]彭玉龙.图式理论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启示[J].中学语文,2020(14):10-12.

[6]伦淑新.图式理论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21):105-107.

[7] 张润柳.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及其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52-53.

[8] 王建红.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及阅读策略[J].语文建设,2018(07):64-66.

[9] 倪庆中.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的价值追求[J].教学与管理,2015(14):29-31.

[10] 蒋欣.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促学生逻辑思维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2):42-47.

作者简介:王茜(2000—),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在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