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第一中学650051
摘要:在21世纪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
一、引言
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转向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核心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跨文化理解等,是现代社会对个体成功的关键要求。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强调地理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综合思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地理现象;区域认知则是培养学生对特定区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则是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源于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它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促进。在国际上,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05年提出了“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es)的概念,指出21世纪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创新思维、跨界协作、信息与媒体素养、公民素养、生活与工作技能等。随后,各国纷纷将核心素养纳入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以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在中国,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它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人地协调观强调地理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区域认知则关注对特定区域的理解和分析,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地理实践力则强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混合式教学理论则源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这一模式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Bergman和Sams在2012年提出,他们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线上与线下学习活动的融合,旨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资源、方法和环境,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个性化学习。通过这一模式,教师可以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学生则可以根据个人节奏进行学习,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深度讨论和实践操作。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关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 facilitator。他们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微视频或提供在线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则转变为讨论、探究和实践的场所。教师根据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同时通过翻转课堂策略,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和提高思维能力。
三、实践探索
在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于某知名高中实施了一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实验。本实验以高一地理课程为载体,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实验班级的学生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另一组则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持续了一个学期,期间我们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手段获取了丰富的一手数据。
混合式教学组的教师在课前制作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并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完成预习任务,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反馈,即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同时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到讨论和实践环节。在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个性化的练习和项目,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班级在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上表现显著,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线上资源的丰富性和线下讨论的深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出发,展现出更强的创新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区域认知上,混合式教学组的学生对不同区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明显提升,他们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强化。在地理实践力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内外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评估等,这些实践活动锻炼了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学生反馈中,大部分混合式教学组的学生表示,这种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反映,由于缺乏自控力或者家庭网络条件限制,他们在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主学习方面遇到了挑战。
基于这些实践探索,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方面效果显著。然而,实施数字化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人设备的普及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推广混合式教学时,应关注这些因素,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优化学习环境,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从这种模式中受益。
实验还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如定期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监控,确保他们能有效地利用线上资源;为缺乏设备或网络的学生提供补救措施,如学校提供学习设备或设立网络学习区域;同时,教师应持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以适应混合式教学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未来,教育者们应持续探索和优化混合式教学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敏敏, 赵梦圆, 张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探索[J]. 地理教育, 2024, (01): 30-33.
[2]本楚岑, 丁志伟, 王芸彪.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 (02): 44-48.
[3]张露霄, 梁彦庆, 张校博, 崔茹月.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 (05):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