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探究

乔静

(江苏省宿迁市豫新初级中学)                   

摘要作为一种强调互动建构、合作探究知识的学科研究知识论与方法论,“跨学科”教学在今后的创新人才培养中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如何更好借助跨学科教这套方法论服务基础美术教育,以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探索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方式,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初中美术清明上河图;

《2022年版艺术课标》提出“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也倡导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设计美术学习活动及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进而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跨学科”

   跨学科学习是以建立学生跨学科的理解为目的,将学生放置于真实情境当中,带动学生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解决问题,产生新的理解。强调“为理解而学”“为生活而学”“为学科而学”,其核心是学科间功能的整合而非学科内容的整合,其本质是以问题实现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综合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二、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原则

跨学科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打开学生的视野,以便更好的推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在结合各类跨学科教学的研究中,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设置真实问题情境,匹配对应教学目标。美术学习是否落实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上,美术课究竟采用什么方法育人,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如何形成美术核心素养?首先应该是基于生活事实证据的思维,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群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美术课程,设计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

其次,紧扣课标要求,融合相关学科知识。2011版还强调美术课程要关注文化与生活,强调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在广泛的美术情境中了解美术的特点、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等。[2]这需要美术教师具有较高的美术站位,具有较强的文化积淀,一定的跨学科的能力,为学生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

再次,围绕整体目标,落实自然活动过程。在美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具备宏观的视野,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全局,时刻围绕整体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对美术深度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推进教学过程。

最后,扩展多元视角,强调多维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学习目标自然明确,考量素养目标是否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得到落实,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采用多元的视角去欣赏美术,多维度的评价美术作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打开学生的美术视野。

三、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单元设计

单元主题: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探究

大观念:风俗画是如何表达个人情感的?

基本问题:1、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创作《清明上河图》的?

2、《清明上河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怎样的?

引导性问题:《清明上河图》表现了些什么内容呢?

小问题: 1、该作品属于中国画的哪一个类别?

2、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是指什么?上河又是什么意思?

课程目标:了解张择端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特点,理解风俗画的含义。

知道《清明上河图》具体表现内容,有什么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感受到作者爱国精神和情怀。

知道:《清明上河图》基本信息;《清明上河图》中所展现的百态生活基本上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隐喻?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

理解:什么是界画?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政治等的关系。通过张择端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理解他的对北宋江山的隐藏的忧患的爱国之情。

做到:尝试临摹局部;尝试创作宿迁风俗长卷画。

课时1:《走进清明上河图》

任务1:《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什么样的百态生活?(人物的身份、交通工具)

任务2:《清明上河图》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色?(透视、表现技法)

课时2:《细探清明上河图》

任务3: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化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探析《清明上河图》。

任务4: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体会北宋汴梁城的繁华与危机。

课时3:《摹创清明上河图》

任务5:合作完成一幅以家乡“宿迁”为主题的风俗长卷画。

表现性评价、深度理解、审美感知

水平1:能跟随课堂的学习节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水平2:能够积极主动思考并且能够提出问题。

水平3:能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清晰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自己的思考。

四、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在第一课时中,围绕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百态生活为中心点,走进清明上河图。从游戏的角度让学生穿越到北宋时期,以不同的身份进行闯关,切身体验清明上河图中体现的宋人的生活百态,不仅拉近学生与名画的距离,同时加强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在高潮惊险过虹桥部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协同表演,表达出画面的惊险、紧张的气氛,并在美术与音乐表演的融合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润色和补充。

在第二课时中,为了深入学习清明上河图,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名画的兴趣,提出批判性问题清明上河图繁华盛世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些危机,进而细探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美术与历史政治建筑等学科间的联系。

在第三课时中,主要让学生感受像艺术家那样创作,同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自己的家乡为表现主题,创作一幅风土人情的宿迁风俗长卷画,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知识的渗透和理解,实现美术与生活的链接。三个课时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围绕核心素养,逐步掌握学习关键技能。

五、总结与展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急需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创意实践”不仅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核心素养时代基础教育中要培养的重要能力,跨学科学习对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该种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对课程开发与实践进行关注与反思,还需不断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单元化教学为突破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尹少淳202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尹少淳202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202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尹少淳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