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探讨

沈迪迪刘敏王荣

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分析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和佳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上肢康复机器人;脑卒中偏瘫;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是上肢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带来了严重影响[1]。传统的康复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但往往存在康复效果不佳、康复周期长、康复过程枯燥乏味等问题[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康复医学的进步,上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相较于传统的康复方法,上肢康复机器人具有可控性强、重复性好、个性化治疗等优势,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和便捷的康复服务[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和佳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58.7±6.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1.2)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7~70岁,平均(57.6±5.8)岁;病程1~5个月,平均(3.2±1.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等,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协调性;言语治疗主要包括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康复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的沟通能力。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包括肩关节康复机器人、肘关节康复机器人、手腕康复机器人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选择相应的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佩戴康复机器人,按照预设的运动轨迹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

1.3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评估治疗效果。上肢功能评分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价,总分66分,分数越高表示上肢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4]。治疗效果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以()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定性资料,行X2检验,由SPSS25.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结果为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FMA)平均为(48.6±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2±4.1)分(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平均为(75.3±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7.2)分(P<0.05)见表1。

表1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23.4±2.6

40.2±4.1

45.1±5.3

67.1±7.2

观察组

30

23.7±2.5

48.6±5.7

45.3±5.1

75.3±8.4

T

-

0.455

6.552

0.148

4.059

P

-

0.650

0.000

0.882

0.000

2.2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21

5

4

26/30(86.67)

观察组

30

26

4

0

30/30(100.00)

X2

-

-

-

-

4.285

P

-

-

-

-

0.038

3讨论

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康复机器人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且训练过程中能够精确控制运动轨迹,保证训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8]

。此外,康复机器人还能够减轻康复治疗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治疗效率。然而,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设备成本较高、患者对机器人的适应性差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手段。对于经济条件允许、患者适应性较好的情况,上肢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康复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在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阳阳,徐唱,刘洋.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4,45(03):321-325.

[2]薛淇,徐瑞泽,刘畅,衡景景,吴建霞,谢小丹,葛瑞东.柔性外骨骼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步态的1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03):432-435.

[3]陆晶晶,张玮涛,傅建明,孙亚,曹梦玲.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12):1636-1638.

[4]赵久明,李月,张佳奇,邢靖松,吕福现,段好阳.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J].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2023,4(06):507-511.

[5]王燕.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2,22(14):117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