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导学为主线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以问题导学为主线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张洁荣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摘要:本研究以问题导学为核心,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揭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及问题导学模式的优势和实践方法。研究发现,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此外,探讨了教师在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角色转变和教学策略的调整。最后,提出了促进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语文教学、思辨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需探索更具启发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其以引导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思辨与批判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本文旨在研究问题导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并就教师在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角色转变及相应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一)知识传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学生的学习角色被被动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解释和答案,缺乏主动探究的动力和乐趣,导致学习效果有限。

(二)思维能力培养不足,缺乏批判性思维

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局限性尤为明显,学生往往只是机械性地记忆诗词文言,而缺乏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三)学习兴趣不高,情感因素被忽视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因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缺乏情感的引导和渗透。语文作为一门文学性强的学科,应当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与引导,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四)学习效果难以持续提升,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较为依赖教师的教导,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具启发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析 

(一)问题导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思考。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引路人。问题导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设计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可以提出问题:作者通过描写荷塘中的月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探索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问题,进行文本分析和解读。例如,在探讨《荷塘月色》中的情感表达时,学生可以自主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语言特色,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和归纳,得出自己的答案。例如,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意象表达,解读作者的情感内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问题导学模式的效果评析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问题导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能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学模式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导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升。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效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三、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策略调整:以问题导学模式为视角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者的角色,主导着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然而,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充当了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氛围的营造者。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唯一的“话语权”拥有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教学策略的调整

引导性问题设计: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设计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学习资源的丰富化:教师在问题导学模式下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音视频资料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设互动性强、氛围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参与的鼓励与引导: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交流,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教师在问题导学模式下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任务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的提升。

(三)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策略调整的意义

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其次,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最后,它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创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对于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通过对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以及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策略调整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问题导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转变角色,以引导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兴趣。借助问题导学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 问题导向的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2):56-62。

[2]李小林,刘芳. 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探索,2019,(6):78-82。

[3]张伟,赵丽. 问题导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校教育研究,2018,(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