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摘要:高中化学涉及众多理论与实验技能,教学颇具挑战性。针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不足,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模式存在不足,项目式学习则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化学素养。本文深入研究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高中化学;应用研究
前言:
高中化学知识点繁杂且相互关联。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显著优势,对高中生的化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师需要重视项目预习,合理划分项目探索阶段和内容,以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化学知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预习指导效果
高中化学课程具有较强实验性,同时涵盖大量基础性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进行化学项目式探究学习需耗费较长时间,而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仅依靠课堂时间难以使其对基础知识产生深入理解,从而奠定坚实探索基础。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指导高中生深入预习,让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课程知识点与核心内容。然而,传统预习方式过度依赖教材中静态的插图与文字,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对项目的认知。另外,教材内容有限,难以涵盖更多生活化教学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习质量与深度。
高中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拓展与优化教材内容。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预习指导,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项目式学习任务。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一课为例,项目预习可先阅读教材内容,对化学项目形成初步了解,认知有机化合物等基础概念。接着,指导高中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定义资料,以及生活中哪些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进一步探讨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否一定为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成键特点是什么?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成键类型有哪些?在预习过程中,高中生应分类整合所搜集的资料,筛选提炼出疑惑之处,形成项目预习报告。将报告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引导高中生深化对化学项目的理解,为后续项目探索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程内容整合,提升理论学习水平
高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深度都相对较高。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深入学习和理解基础性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要引导高中生深入预习。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了解重点和难点,并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讲,及时向老师请教,解决自己的疑惑。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高中生进一步探索理论性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高中生及时查漏补缺,解决预习中的疑惑或纠正错误理解。这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实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见解,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个别辅导则可以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微课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提炼,为高中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资源。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同时,微课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施实验活动,提升项目理解深度
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亲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参与化学实验,教师需要为他们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采用一些激励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观察。这样,他们才能充分体验实验过程,发现其中的奥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实验现象,分享彼此的看法和体会。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除了提供实践机会,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入的指导。在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他们回顾实验过程,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激励策略。例如,可以开展竞赛活动,鼓励项目小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这种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每个项目小组准备酒精、试管、坩埚钳等实验材料,让他们分别进行酒精挥发、振荡汽油、酒精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积极表达实验感受。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让他们共同探讨实验结论,并与理论性知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同时提升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总结:
高中化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学要求也较高。高中生化学学习、探索能力还有待提高,开展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使其深入预习,拓展知识面、项目认知。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探索引导,开展项目实践探索,既能够培养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还能够让其明显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促进其实验、分析等能力提升,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周晓舟.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23(3): 89-91
[2]赵玉楠.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J]. 化学教育研究, 2022(2):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