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本土资源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巧借本土资源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童莉洪

犍为县新城幼儿园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幼儿美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具有愉悦身心、激发想象、挖掘智能、净化灵魂等多重功能,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土资源融入幼儿美育活动,能辅助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幼儿审美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  本土资源  审美素养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要求无疑对我国幼儿美育的规范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美育活动,能够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到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更多地关注生活,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一、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犍为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著名景点有蒸汽小火车,是世界上唯一还运营的窄轨蒸汽火车,素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的美称;有山顶一只船——建于明代崇祯时期的罗城古镇,全镇坐落于山顶,街道房舍犹如一艘航船;有生长着与恐龙同时代的珍惜树木桫椤树的桫椤湖;有建于北宋的孔子文庙……瑞吉欧主张“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为传承犍为古郡文化,我园依托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走廊、墙壁、楼梯间、围墙等打造了极具乡土风情的校园环境:采用扎染制作的我园操场中的黄桷树,也是孩子们喜爱的生命树;用泥塑的方法制作的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嘉阳小火车;用刺绣的方法制作的犍为文庙;用自制皮影的方法展现的罗城古戏楼;用剪纸的方法表现的舞动麒麟灯的热闹场景。每一处环境都能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互动,这样他们就能近距离的感受美、品读美,对犍为的本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立足本地旅游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如:观罗城古镇、坐嘉阳火车、游桫椤湖泊、文庙开笔活动等,让宝贵的本土资源成为幼儿观察感受的对象,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开拓幼儿的视野,幼儿身在其中、玩在其中、学在其中,进而萌发审美情趣,升华对家乡的情感。

二、借助多样的人文资源,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罗城麒麟灯、榨鼓草把龙、玉津午马棋、清溪剪纸、罗城武术、金石井手工陶等。特产有叶儿粑、龙孔大头菜、茉莉花茶、海氏牛肉、豆腐干薄饼等;还有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美妙的绘画歌谣、惬意的谚语典故,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犍为儿女铭记与传承!区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主的艺术区域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大胆想象,提高幼儿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遵循这一理念,创建了多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的特色艺术区域,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审美体验。用楼梯转角打造的“好戏连台”,孩子们自制、自导、自演皮影戏,在这里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纸艺坊”投放了大量造纸材料、工具和不同种类的绳、纸等低结构材料,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大胆探索、体验造纸的方法;“布艺坊”投放了本地土布、麻布、棉布、具有民族特色的花布和装饰材料、工具,供幼儿裁剪、拼贴、缝纫、制作,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美扎坊”提供了各色染料,幼儿可在各种布料、纸巾、湿纸巾上进行扎染,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绣坊”内孩子们可以学习简单的绣法,欣赏精美的作品,培养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孩子的小肌肉,感受民族艺术的瑰宝;“青花区”,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出各种青花作品;在“编织区”孩子们用线、绳、草、纸等不同材料进行编织,娴熟地编织围巾、帽子、篮子、手链、蝴蝶……

一日生活皆课程,回归美的生活要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真正感受和体验到美。我们在创新区域游戏的同时,还将多样的人文资源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晨间接待“我是礼仪小标兵”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趣味早操以民间游戏热身,融入罗城武术、岷江号子、嘉阳小火车、中国扇等元素,发展孩子运动能力;升旗仪式上每周一歌环节,分享民俗故事,传唱民间童谣;将精选后的本土游戏,作为集教活动内容补充,开发园本课程;以传统节日为文化符号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尚美、以美崇劳等“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美育效应。

三、借助蓬勃的社会发展资源,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审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幼儿园及教师主体,而且与家庭、社区等主体的美育实践密不可分。家庭、社区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幼儿在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等层面的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长、社区人员的影响。如何大力建设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更多倾听儿童的声音,更好看见儿童的需要,更加尊重儿童的想法,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人人树立正确的美育观,不断探索幼儿美育特色多元的发展道路,在多方协作和互相支撑中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面向儿童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主题性儿童公园、社区儿童游乐场等城乡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社会总体的审美文化氛围等,都是增强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如图书馆或儿童阅览区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少儿读物;有的社区创设了童趣涂鸦、艺术舞台、妙想画廊等美育微空间;本土书画协会进小区、非遗传承进校园等丰富多样的社会美育载体,使孩子们得以在美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地方社会发展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力,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育,不仅实现幼儿美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而且发挥“中国特色现代化美育体系”独有的价值功能。

没有艺术文化的审美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审美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提升审美素养既不是要培养儿童成为艺术家,也不是要让艺术完全成为其受教育的手段,而是要萌发幼儿最初对美的兴趣,引领幼儿用美的眼睛发现和表达世界。

随着幼儿审美教育的不断改革,基于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育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本土资源是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加速了审美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审美教育是对以往美育活动进行的全面转变和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做到了与时代的充分融合,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凤云.以美育人———我校加强美育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2000,(06).

[2]余飞清.巧借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育活动探研[J].成才路,2019(20):69.

[3]谯锡琴.发展我国幼儿美育的若干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168-170.

[4]王娟.巧借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育活动[J].学周刊,2020(22):173-174.

[5]李乐.向美而生 “玩”美童年——“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幼儿美育实践[J].好家长,2022(34):56-57.

[6]董娟.看见儿童,以美育人——做“看见儿童”的幼儿美育[J].早期教育,2022(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