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口县委党校(云南河口) 661399
摘要: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基于新任务、新形势,深入探寻党校培训工作规律并做到创新发展,是当前每位党校工作者应认真探讨的时代课题。认真总结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与党的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促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校;培训体系;实践路径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水平,本文从河口县委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入手,围绕构建创新、开放、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目标,简要分析提升党校培训工作实效性的有关路径,旨在为新时期基层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一、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能力不足。教师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新阶段干部培训的需要。就河口县而言,目前县级党校教师大部分由县内中小学教师调入,知识结构单一、工作阅历简单,乡镇党校教师主要由乡镇党委班子兼任,无专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无法专心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导致授课理论水平不高,科研咨政成果数量少,决策咨询工作较弱,作用发挥有限。另外,县级党校教职员工中有参公人员、事业人员、工勤人员等多种身份,因师资较少等原因,不少参公人员、事业管理人员身份的人员也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但由于身份限制无法参与职称评定,造成教学的积极性不够。
(二)干部培训工作机制不健全。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组织部与党校在干部培训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授课教师选择等方面缺乏分工明确、系统完备的工作机制,容易出现培训内容重复交叉、培训对象划分不清、培训评估体系标准不一等现象,导致落实工作需经过数次沟通和协调,造成耗时长、效率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三)信息化管理培训不足。全县干部培训工作尚未纳入信息化培训管理,县乡党校教育培训联动不够,资源共享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一方面,由于缺乏信息化培训管理系统,信息化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在进行调训时缺乏参考依据,使有些干部调训频次太多,而有些干部调训频次很少,重复培训现象比较突出,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工学矛盾等问题。另外,由于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征集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询问干部对培训的主题有何需求,而没有深入探讨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期望通过培训获得的实际效果,在制定培训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特点,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不仅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也容易使基层干部对培训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四)培训标准体系不统一。由于不同地区的党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类班次设置的教学管理指导标准(如培训时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结业要求等)不健全、干部培训教学基地建设不规范和相关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以至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员培训效果不佳、现场教学基地建设良莠不齐,使县乡党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参照,也就无法持续优化和改进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五)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培训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不够紧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参考数据直接发挥作用不强,只是将考核结果作为“底线”进行参考,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的领导干部和被确定其他等次的领导干部,在干部提拔使用、交流轮岗等方面考虑考核结果情况并不明显,以至于部分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态度上不够重视,易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二、基层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
河口县委党校现有教职工15名(其中:参公人员4名、事业人员10名、工勤1名),专职教师7名,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各1名。近年来,河口党校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门党校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和运用河口在改革创新、沿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沿边开放发展特点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采取内训与外训相结合、自主培训与联合培训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员讨论相结合,并初步构建了“理论宣讲-送教下乡-学历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培训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创新“学界讲理论、政界讲政策、业界讲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分众化”的干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2021-202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1期,培训人数达12503人次,开展宣讲、送教下乡129场,受众13024人次,领导干部上讲台136次,实现了全县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新录用公务员、村(社区)干部、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全覆盖。二是加强履职能力培训。紧扣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专业干部人才目标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推动河口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推动各类干部履职能力建设。分类开设招商引资、国际经济、园区经济、产业发展、文旅融合、项目策划、金融财税等专题班,近年来共举办12个专业化能力班,培训专业干部1800余名。三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坚持强阵地、重特色的原则,立足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积极夯实干部教育培训阵地。结合区域特点,在自贸区60成就展览馆、河口县北山国际货场“开放发展”、八条半幸福村、桥头放马哨等不同领域打造现场教学点。
(二)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全力创建“国门党校”品牌。坚持写好“边”字文章,着力在打造“展示河口实践的窗口、拓展对外培训的平台、讲好河口故事的展台”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合作交流机制。与玉溪、弥勒、建水等市县党校就培训轮训、理论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二是深化教研合作交流。与红河片区、云南大学联合挂牌成立跨境生态安全研究中心、沿边开放示范研究中心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协同州委党校挂牌自贸区红河片区和放马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州级现场教学基地,设立县级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点21个,着力把“国门党校”办成理论学习的新阵地、党性锤炼的大熔炉、国防教育的练兵场、守边固边的讲习所。三是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和新发展格局,5月18日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政治中心举行合作会谈,就互访、教学交流、学员培训等事项签订合作备忘录,并于9月19日在河口开展1次教学研讨会。
(三)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邀请县内各部门(行业)的主要负责同志开设本土课程“开放之城、美丽之城、团结之城、安宁之城”的“四城”特色品牌课程,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为独立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依托云南开放大学的“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与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将村(社区)干部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开设了2019级、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级九个专科、本科班次,通过学历教育着力提升知识素质,全面提升了村(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对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要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培训制度、机制,加强干部培训信息化建设,以开放、共享、协同的理念构建全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一)建立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干训工作机制。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多方资源,需要建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共享等机制,细化组织、党校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杜绝工作内容交叉和工作环节梗阻的现象,提升培训工作效率。组织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政策,协调各方资源;党校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具体实施培训计划,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干部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干部参加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二是建立干部参训机制。建立“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机制,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对干部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详细调查与评估,组织部门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调训计划,明确调训对象、内容和方式。三是鼓励干部自主选学。在组织调训的基础上,鼓励干部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满足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实施干部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一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组织部门建立干部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干部的培训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了解干部的学习需求和培训效果,为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党校建立“智慧校园”软件管理系统,实现学员网上报名、考勤管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进一步提升办学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智慧校园”软件管理系统,促进组织、党校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实现培训政策、资源、成果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二是引入在线培训平台。在线培训平台可以为干部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方便干部随时随地参加培训。通过在线平台,可以发布培训课程、在线学习、交流互动等,提高培训效果。
(三)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干部培训体系。一是建立信息化师资库。通过各部门组织推荐的方式建立全县统一的信息化师资库,入库教师要求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优秀、年龄结构合理,师资库教师信息数据实时更新,实现全县各部门共享师资。二是统一基地建设标准。出台全县干部教育教学基地建设标准,高标准打造县乡两级教学基地,并给予具体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基地作用,绘制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地图,实现全县干部培训教学基地共享。三是加大“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建设的统筹规划力度,搭建县乡党校之间的智慧校园平台,通过教学工作会、理论研讨会、信息通报等形式提升信息沟通便捷度,便于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使县乡党校在信息交流互动中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四)全面优化教学设计。一是强化培训管理,采取训前集中动员,训中分组管理,训后总结提炼,为以后培训总结经验,促进培训方式不断改善,提高培训效果。二是注重培训内容。强化培训前期调研,结合组织培养意图和干部岗位需求,根据干部层级、年龄、专业、岗位等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既与上级组织部门培训内容形成竖型培训对接,又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形成横向对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出台各类班次指导标准,实行“必修课+选修课”模式,“必修课”主要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选修课”由各党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及时更新课程,实施精准化培训。三是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根据课程需要合理运用研究式、案例式、探讨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强化课堂培训与现场教学的有机衔接,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学员专注力,培养学员听课兴趣。
(五)强化培训结果管理和运用。建立考核结果存档和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学员学籍管理规定,确定考核结果,将学员培训表现及考核情况统一纳入个人档案,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将学员考核结果向各调训单位进行通报,并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将考核结果与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沟通,把干部学习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把干部在学习期间的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任用考察的内容和任职、晋升、奖惩、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使干部培训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更好地结合,以切实达到管理、激励领导干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