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素养导向下小学田园劳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劳动素养导向下小学田园劳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

卜慧洁

安徽省天长市第一小学239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深。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田园劳动作为生产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各地各校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但是田园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始终没有能够较好地建构与落地,评价目标缺失、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缺位等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而劳动教育评价对于目标达成、实施走向以及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小学田园劳动课程需要紧扣劳动评价目标,采用多样评价方式,明确多维评价主体,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效度。

关键词:劳动素养;小学田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这一要求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1、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劳动教育课程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还需要与其他“四育”融合并举,共同支撑,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注重在劳动中培养道德情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锻炼身体,提高审美。在构建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协同体系中,强调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课本走向实践,注重手脑并用、知行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素养,在学劳动、会劳动、巧劳动,“御”见美好生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优秀的劳动品质。

2、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家庭、社会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关注度还不够。学校、社会、家庭的劳动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劳动环境创设仍存在缺位现象,部分家长偏重孩子智力发展,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配合不当,影响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

2.2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实施缺乏系统性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通称“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部分指出:“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但在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施中,对理念的把握和落实不到位,城乡间、学段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体系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待探索。

3、劳动素养导向下小学田园劳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

3.1研制进阶项目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内容

3.1.1架构“四导四阶”的田园劳动项目群

田园劳动项目群指以一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为载体,围绕该农作物从生长到收获分享的各个阶段,创生多个学习项目,形成项目群。基于田园劳动教育的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四导素养,关注劳动教育过程的知识性、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四阶特性,架构六个年级的12个项目群,形成“四导—四阶—十二群”田园劳动项目群,分别确定一年级为向日葵和蚕豆,二年级为玉米和花生,三年级为西红柿和大豆,四年级为黄瓜和萝卜,五年级为葫芦和油菜,六年级为甘蔗和小麦。

3.1.2实施“2+N课程”的田园劳动项目群

农耕园地的种植课程采用2+N的种植模式,即每个年级每年实施2种必种作物项目群,收成后可以实施选种作物项目群;同一季种植也可以实施1+N的间种模式,即部分实施必种项目群,其他实施选种项目群。根据农作物种植的难易程度,对每个年级每年的必种项目群统一要求,交替轮种,让每一位学生在小学六年能够经历至少12个项目群的实践过程。

3.1.3提供五维模块的项目群操作选择

五维模块是指劳动技能、职业体验、设计创作、手工创意和课程研究五个维度的项目模块。田园劳动不仅是种植体验,更要延伸其劳动育人功能。制定每一个项目任务的模块选择建议,形成了基于田园劳动项目群实施的基本模式,为学生完成项目群任务提供学习支架,并形成项目成果参与评价。

3.2实施“单—表—展”协同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形式

3.2.1劳动任务单———开展过程性“十有”评价

针对劳动任务的项目化实施,设计关注过程的《田园劳动项目任务“十有”评价单》。“十有评价”是面向种植小组的评价,从组队到收获都有明确的要求,且对每一季种植小组进行量化考核。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年段的孩子要求有所不同,并根据量化得分情况给予等级评价。

3.2.2项目评价表———采用体验性“星级”评价

对于参与每一期种植劳动体验实践的学生,采用“星级”评价表评价。既有分项评价,又有综合评定,分项评价分别为自评、组评和辅导员评价。综合评定是对分项评价获星颗数的量化评定。星级评价表将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有文字和图片的记录留痕,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3劳动成果展———形成创造性“学创”评价

建设农创展馆,打造优秀项目化劳动实践成果的星光展厅。通过研创产品的实物化陈列、研创过程的思维导图、成果项目任务照片组呈现等形式创新评价方式。对于优秀项目任务物化成果,学校集中收藏到农创展馆进行展示;小研究小课题类的成果,则凝练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实物类的成果直接收藏到农创展馆。所有收藏到劳育农创展馆的作品,均有展示一年的权利,作者可与作品合影留念并被评为农科小院士荣誉称号,成为劳动学创小导师。

3.3形成家校社共育的小学田园劳动课程多元评价主体

3.3.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学校建有农事花圃、农趣长廊、农耕园地和农创展馆四大劳动场域,劳动场域的不断扩大,其功能从校内劳动扩展到校外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得到了社区的支持,得到了家长的辅导助力,校内校外各个层面的农技导师的参与和劳动教育评价内容的不断扩充,促进了田园劳动教育评价的广度。

3.3.2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成立了向阳农学园,分为农学部、农科部、农创部,分别聘请家长农技导师、专家农技导师和学科农技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家长农技导师负责农事劳动的计划、实施与评级;专家农技导师负责农业小课题的指导与评价;学科农技导师负责动手动脑创造类项目辅导与评价。

3.3.3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田园劳动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有一个阶段过程,因此其评价也是具有阶段性的。探索实施“前期引导—中期指导—后期悟导”的三导式种植辅导模式,分别由学科农技导师、家长农技导师和专家农技导师进行评价,三方评价后才能形成最终的形成性评价。这样的三段式评价让田园劳动教育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保证了过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劳动育人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工作当中,劳动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两者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可持续性,可以始终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培养和成长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蒋雄超.项目化学习支持下的小学创造性劳动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