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河北衡水阜城第四中学
邮编:053700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喜爱情境创设的形式较多,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教育资源,在这种环境下采取合理的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文章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进行分析,探讨情境创设原则与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历史;历史课堂;历史教学
引言
情境式的教学法对初中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教育的弊端,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将抽象的史料文献以图画等方式进行直观的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学生的思想境界会因为历史的学习而产生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从而正向引导自己的未来发展。
1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理论
首先,人本理论。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历史教学,应运用人本理论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兴趣、感受等合理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而主动探究历史学科知识。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一改初中历史灌输式教学方式,保证教师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通过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才能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历史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建构主义理论。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将情境当作学习环境首要构成因素,认为情境与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能够唤醒学生记忆中相关知识、体验等,引导学习者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完成认知结构更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已有认知,对历史内容产生新认识,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另外,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为近年来流行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仅受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影响,同时也将受到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打造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各类情境,在互动沟通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宝贵的学习资源,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2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只有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回顾历史、反思历史、感悟历史,促进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第二,生活化原则。基于该学龄段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理解及接受能力等,唯有对比现实生活的历史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三,趣味性原则。对初中生来说,唯有符合其兴趣的“历史情境”才能吸引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和思考。
3情境创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情境创设,助力唯物史观形成
唯物史观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揭示人类社会客观历史基础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以真实案例或视频影像等动态化且具有真实性的手段吸引学生的关注,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以历史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教学为例。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在语文学习中所学的描写江南地区的诗句,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借助跨学科的方式唤醒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大家分享江南地区古代与现代的景象,以真实画面引发学生对此地区经济发展、人文风俗等要素的探究热情。在情境创设完毕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大家讲解秦汉时期的经济背景,并提出问题:“为何秦朝时江南地区生产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却一改往日景象?”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从社会经济情况、人口、自然条件、政治等角度出发,分析东晋南朝时期大力发展江南地区经济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践中,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依据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发展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必要性,有效生成唯物史观,提高自身历史思维。
3.2创设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结合教材文本进行知识点的罗列与串联,并让学生进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索,甚至会直接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很难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提出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接着以这个事件为案例总结历史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比如十月革命的起因与经过结果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设计些层次化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时间脉络总结十月革命爆发之前的关键事件,具体有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启发学生思考十月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带来的影响。十月革命不仅是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也是人类社会向着共产主义迈进的探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进行分析,探索两者的优缺点,从中感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阶属性,理解十月革命事件的本质含义,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唯物史观。学生就教学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时,教师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串联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并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3.3引导探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发生农民起义?”让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近代社会变革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近代社会变革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影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其他学生学会尊重和倾听,有利于学生相互借鉴和启发,拓宽思路和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4创设多媒体情境
为了改善当下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体验更好的学习情景,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具象和立体的课堂。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降低初中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难度,但这种立体和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却能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如果教师能够找到更多的纪录片等题材,还能为学生进行更多相关历史知识的拓展。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时,教师可以找出更多与相关主题有关的视频,比如找出电影《建国大业》中的相关情节,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片段的过程中也能将这些内容与历史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之间形成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进行多角度思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以生为本、建构主义等理论深入理解情境教学法运用意义,按照历史课堂教学原则,采取多种情境创设形式,通过历史资料的挖掘与引入,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开展有效的历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宏.情境教学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析[J].学周刊,2023(11):154-156.
[2]牛晓燕.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102-104.
[3]赵桂花.基于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要点分析[J].读写算,2022(3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