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下乡村小学微机功能室构建C++思维课程的实践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浅谈“双减”政策下乡村小学微机功能室构建C++思维课程的实践应用

杨波  童庆浩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小学   231201

摘要: 2021年7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颁布后要求各地区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县各中小学积极相应政策号召,大力提倡五育并举,大力发展“德智体美劳”特色校园文化课程。而近几年,计算机编程类学习则成为网络学习平台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收割场,不仅学费昂贵又耗费家长时间精力,这与当前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辅导经济压力目标”背道而驰。

关键词:“双减”政策    微机功能室    C++语言   思维课程

引言:为了让本校所有学生能够享受到免费的编程学习,我校自2018年便开始结合少年宫课程建设利用校内微机功能室开展少儿编程科目。主要由C++编程语言为学习基础平台,结合乡村小学生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创建全新编程教学模式以此构建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训练营”。

正文:通过走访、调查以及查阅网络文献发现,大多数乡村小学自2010年以来在县教体局的投资下都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微机功能室。但早年因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微机功能室几乎成为了摆设。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微机室也只是纳入标准课程,发挥不了学校课程以外的其他有效作用。关于乡村小学微机功能室的开发建设研究也多数在于设备的配置方面,针对性开发新型课程的研究为数不多。

结合近几年合肥市中小学对C++语言学习的普及情况,本课题经过比对2019年至2022年合肥市中小学参加信息学编程类竞赛报名情况得到相关数据,近90%参赛团队均为合肥市区中小学构成,县级农村小学参与率极低。因此以C++语言学习为建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方向的课题也不在多数。近几年在小学阶段虽然逐步开始运行,但以C++语言学习提升乡村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相关研究更是凤毛菱角。

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倡导“真实性学习”: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应用过程,构建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其中,鼓励信息技术的课堂要让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根据这一标准本课题在实践研究中,将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提升乡村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研目标。

一、实践方案理论思想的转变

    改变传统微机功能室辅助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单一使用模式,结合少年宫兴趣班课程的开展合理规划硬件设备构建创新思维课程。形成信息化资源的多元利用。

利用DevC++教学软件为学习平台,针对C++语言既可面向对象又可面向过程的设计特点,在C++校本课程中通过“激发兴趣——基础操作——程序设计——应用实践”的教学方式完成乡村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目标。利用C++语言学习把生活中复杂的数学问题逐步拆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形成有规律的简单步骤,以此达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实践目标的构建

在义务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作为重点发展课程,但各地区的信息教育质量也差异明显,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资源匮乏、专业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为将校内微机功能室得到更加广泛的有效利用,本次课题研究目标也是依托于“双减”政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利用微机功能室开展C++思维课程兴趣班,从而达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1、通过利用微机功能室构建C++思维课程的开发研究,总结C++校本教材的设计方案与实施策略。

2、通过利用微机功能室构建C++思维课程的实施研究,总结C++思维课程常态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教学方法。

3、通过利用微机功能室构建C++思维课程的学习研究,总结C++思维程提升农村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实践内容的划分、实践对象的选择

针对我校现有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情况,以及乡村学子多为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缺乏信息素养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我校现有师资力量以及微机功能室设备的配置情况,完成C++思维课程的教材设计与课程安排的统筹布置。同时让学生系统有效的学习C++编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安排。

1、针对我校学生信息化学情及微机功能室的配置情况,开展C++思维课程与同步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研究。

2、依托DevC++软件,开展C++思维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课程实施研究。

3、结合微机功能室构建C++思维课程,开展有助于提升乡村小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研究。

目前我校现有微机室设备齐全但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情况,以及乡村学子多为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缺乏信息素养教育的大环境下。重点在于,如何利用我校现有信息化设备师资力量完成C++思维课程的教材设计与课程安排的统筹布置。同时,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信息化素养教学也是重点重塑的目标,让学生系统有效的学习C++编程。

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都是父母随迁子女流动性大,在创建思维课程的过程中,很难将生源长久保留至小学毕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材的设计上要能适应于大多数流动的学子的信息水平。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安排。为此,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去实践与改进才能确保后期研究的成果完善。实践对象根据小学信息化教学特点及教学要求,选择为本校3至6年级学生。

四、实践具体拓展思路

为了紧跟“双减”政策,结合本校现有资源开发微机功能室构建特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身特长。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微机功能室的设备保障以及C++软件为教学媒介构建思维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素养教学环境。

1、深入调查结合学生问卷,依据现状发现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本校学生大多数都向往编程学习,但又害怕编程的学习时间会对文化课学习造成影响,同时编程的难度也是让学生难以选择的问题之一。所以在课程后期的教材开发中要更加注重与趣味性的学习带动学生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2、结合现有教学资源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实践方案。

目前我校微机功能室配置齐全,50台一体机可供使用。但信息技术老师严重缺乏,信息老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同时承担校园信息化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工作繁重让信息老师无法专心研究相关学术领域问题。为此课题中信息老师不再只是单一教学,更重要的是带领其他学科老师成员,共同完成信息化课题研究任务。

3、师生互动共同构建创新教课堂完成实践任务,实现双向发展。

     在编程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导中心而是学生的引领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4、总结经验,形成有效教研方案并实施推广。

     本次课题研究不仅要突破师生传统教学模式,也要为后期信息化实践教学提供有效方案。因此,在实践研究中重点关注过程性研究目标的达成。

五、总结

   不论是在概念的界定上形成自己特定定义,还是在科研方法上的细化分解,其目标都是立志于让每一位乡村学子为将来融入信息化时代社会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搭建交流平台与其他兄弟学校共同交流教学经验,促进乡村小学信息化教育工作,为乡村小学信息化教育事业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郑振杰.C++程序设计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柴欣,C/C++程序设计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余苏宁、王明福,C++程序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吕凤翥.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5] ]李云清、杨庆红、揭安全.数据结构[M].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