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322201
[摘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信息科技品质课堂建设的过程中,笔者关注到大部分课堂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却很少有学生主动来提问。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笔者就以改变课堂现状为抓手,拟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构建带有明显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特征的品质课堂。因此,本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从情境创设、任务设置、学习资源优化、细节关注融入德育等方面,探究总结了一些聚焦核心素养,助推品质课堂建设的一些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参与学习,从而提升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品质。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品质课堂;核心素养
自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以来,各学科都在实践探索,可细细回想目前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不难发现,学生还是参差不齐,少数学生每次走进计算机教室,还是冲着有电脑,有网络,能背着老师偷偷玩一会儿的目的来上课的。他们的内心对于信息科技课堂内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一节课下来,能学习并掌握到的知识与技能可谓是屈指可数,而信息素养的形成也极少,也就难以谈得上是高品质学习。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这四大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是一些在教学活动中,聚焦核心素养,助推“品质课堂”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一、优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多元主体且共同参与,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评价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因此课堂上除了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完成质量等方面外,还要在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时候,及时适度地给予肯定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主动提问,提出高质量、有批判思维的问题。
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力还是比较的淡薄,上课时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力也很难保持较长的时间,所以创设的教学情境很重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和渴求,必定会专注于学习,专注于探究,也就势必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提升了学习的品质。那么,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些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主题情境、问题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并增强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手段。
如学习浙摄版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变换》时,为了将抽象的“复制粘贴”技能学习渗透到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导入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趣味的主题情境——猫先生过生日,并连用几个小小的问题情境,化繁为简学习新知。
问题情境一: 请同学们打开“生日会名单”画图作品,说说猫先生都邀请了哪些动物朋友来参加生日会?并请他们出场。(图中的小动物只显示了一点身体特征信息,需要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这是谁?然后再移动相应的小动物到名单中)。
这一情境设计一举两得,一是复习回顾上一课画图中“图块移动”的技能;二是激发了学生兴趣,为今天的内容完美开篇。
问题情境二: 请同学们打开“生日会大餐”画图作品,猫先生为每个朋友准备的食物有些不够,请帮助猫先生给动物朋友们多加一些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想一想,需要重新画一些相应的食物吗?还是有其他办法制作?引导讨论,得出用“复制粘贴”操作即可。此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动手实践了……
只要学生置身于逼真的学习情境中,唤醒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而然也就会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并勤于动手。因此,我们要创设一些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来优化课堂活动,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情境、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快乐的探究活动中来,一步步体验成功并感受信息科技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更是促进了学生的品质学习。
二、优化任务设置,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品质课堂”是一种目标引领,是一种境界追求。它不仅引导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思维能力。在小学信息科技课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既是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品质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计算思维是什么?是指学生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连串思维活动。因此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设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在自主探究实践中,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基础去初步判断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并利用简单的算法来分析问题,形成一个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粗略方案,进而一步步迸发出思维的火法。
如Scratch《创编游戏》一课,这是一节学完了Scratch基础知识点后的综合设计课。结合教学目标,考虑到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设置为“小猫走迷宫”。出示目标任务后,引导学生一起梳理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的流程,将任务细化。也就是明白了最终要完成的什么任务(走出迷宫)后,再将这个终极任务细化为几个能一步步,一个个独立的小任务:1.怎样绘制迷宫? 2.如何控制小猫的行走?3.如何判断成功走出或是失败?
做足了任务设置的优化工作,这时无形中,学生已经将一个很大的问题细化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可以自主解决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刚好是前几节课中已经学习过的技能。这时只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慢慢地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并选择和设计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流程图和算法般的粗略步骤。
就这样,优化一个科学合理的任务设置,在整个任务完成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次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进而撬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优化学习资源,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概述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身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形成并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科技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操作性强,数字化学习特征凸显,创新能力要求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也离不开一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这些优秀的学习资源丰富,而且充满着新活力,刚好与“品质课堂”建设中的六大目标之一“课堂生态环境充满活力”目标相吻合。可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当前的学习活动中是多么重要。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自身甄别和筛选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还有待引导,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构建一个适合的数字化平台,或是经过甄别筛选
优化过的数字化资源平台提供给学生学习。课堂生态环境优,课堂品质则高,学生品质学习即可达成。
如“浙江省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学习平台”就是一个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配套搭建的一个专用学习平台,在这个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可以课前查阅资料、自主选择课题参与网络探究学习;课中与其他同学活动交流,分享作品;课后自评互评,交流学习心得。在四年级《作品上传与分享》一课,当学生利用这个数字化学科平台将自己前一课DIY制作的电子名片分享到平台以后,能和很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同学交上朋友。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交流好用的数字化工具。
具备了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就会从更加高效地进行数字化学习,借助这些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工具,以及各种教学APP,微课等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会使用数字化工具技术创新学习,从而夯实了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助推品质课堂。
四、优化教学细节,强化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围绕“品质课堂”建设,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品质课堂”六大目标之一——“学生学习品质全面优化”的目标要求。要实现学习品质全面优化,怎能不关注道德教育,在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怎能不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过程中基于网络环境下应有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与行为自律等责任,它对于维护网络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不能只注重教授课堂上的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优化教学活动,关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适时并有必要将一些相关的德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信息科技有更加正确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能自觉遵守网络规范,从而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全面提升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不光光在教师的课堂说教中,也不在危言耸听的社会案例里,而应该是要在平时的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每个细节。
例如四年级《网络音乐厅》一课,学生发现从网上下载音乐时,很多好听的音乐需要付费才能下载,有些学生就嘀咕起来“这么坑,就知道钱钱钱……”之类的愤恨话语。此时教师就要关注他们的情绪,教学中引导他们,提醒学生音乐作品是音乐创作者智慧的结晶,适当支付一点费用也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赞赏和肯定,要遵守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
又如五年级《精彩图片剪辑》一课,课堂练习中就出现了少数学生利用新学的“剪裁”技能,将其他同学的头像从班级活动照片中单独裁剪出来,进行恶搞,导致同学间引发纠纷。这些与信息社会责任不和谐的细节,教师一定要及时关注到位并及时融入德育教育,对这些细节反映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还要对出现过信息责任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
这样教学活动中的细节都关注到位了,才能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三观的养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准则,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推信息科技品质课堂建设。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优化各种教学活动,聚焦学生学习全过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深刻把握信息科技学科规范和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内涵,在给学生讲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中树立并增强良好的信息意识,发展并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发展,并强化信息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最终形成较高的综合素养,提升学习品质,得以受益终生。
当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究和实践,在“品质课堂”建设活动中,以重点项目研究为载体,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进步中努力学习,为实现“品质课堂”六大目标而继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袁丽芳.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1)。
【2】许遵照.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才智,2018,191。
【3】李伟.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研究,2021(06):25-26。
【4】崔长燕.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问题教学法[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