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道德体验三立足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陈晓莉     邮编:443601

道德体验,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根据道德准则要求进行道德活动时所产生的爱慕、憎恶、信任、同情等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内心体验。就学生而言,道德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要以道德体验为切入点,立足学生现有的道德认知、实践和评价,积极创设有现场感的道德体验,让道德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心灵的感悟中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一、立足道德认知,让道德体验有

道德认知,即学生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主要包括学生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学生作为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主体,随着身心发展的日渐成熟,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道德认知水平和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自身对道德认知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道德体验的过程中也表现得有,更加得体

道德认知不是自发形成的教师要真正让学生在道德体验中表现得有淋漓尽致,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现有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指导道德体验,道德体验印证道德认知。首先,立足学生的“生理场”这里所说的生理场,主要指学生的身心发育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学生处于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道德认知水平和能力就会存在差异,在道德体验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言行举止也不尽相同在道德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切不可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其次,立足学生的“认知场”,这里认知场,主要是指学生的道德认知。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浸润的过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结合学生道德认知特点,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道德概念、方法和理论,按照灌输性与启发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正视学生现阶段的道德认知困惑与疑问,通过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主动学习领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实现以理服人;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适宜的道德体验活动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悟认知,心悦诚服接受结论,自然而然地在道德体验中将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例如,以“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为议题的德育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道德认知特点,让他们搜集整理学习和生活中面临或者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通过情景再现、现身说法等方式,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正确认识顺境与逆境的关系,理性面对学习生活中困难与挫折,掌握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增强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让学生有理有据的道德体验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立足道德实践,让道德体验有声有色

道德实践,这里主要学生在一定道德意识指导下开展有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具有道德价值并承担道德责任的活动。德育体验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创设能表达学生心声的“对话场”有鲜明特色的“活动场”,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获。

一是创设表达学生心声的“对话场”。对话场,即在道德体验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包容的基础上,敞开心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探讨自己的想法,阐明自己的立场。对话场的创设,其本质就是在一个开放、互动、和谐的道德体验过程中,通过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荡学生的思想,使师生双方用真情熏染真情,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共同构建有声的道德体验。

二是创设体现鲜明特色的“活动场”。活动场,即在道德体验过程中,教师根据道德教育需要,把相对严肃、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巧妙地寓于轻松愉悦的道德体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构建知识、感悟人生培养能力涵育素养。创设鲜明特色的“活动场”,一方面教师要有系统思维,立足学生整体的道德认知水平,综合研判学生的道德发展变化时代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创造性地设计适于学生身心特点又有代入感的道德体验活动,要守正创新,切不可思维僵化,因循守旧。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解剖小麻雀”的精神在立足学生整体打造道德体验活动的同时,更应关注个体学生的道德成长通过“一生一策”“一生一案”的方法,让学生在爱的道德体验活动中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例如针对当下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不强的现状,教师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设计“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德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劳动前与劳动后社区环境的对比,通过周边居民对学生志愿活动的赞许以及主动协助学生劳动的图片,通过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在志愿服务前、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劳动精神。针对极少数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整理与收纳”的个性化劳动实践活动,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教育引导操作,让学生体验劳动后的幸福,提升学生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

三、立足道德评价,让道德体验有滋有味

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道德评价贯穿于道德体验的全过程,是个人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检验、提升学校立德树人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校要立足道德评价时刻关注学生在道德体验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道德评价在道德体验中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学生在有滋有味的德育体验中不断发掘内在潜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道德体验过程中,学校要聚焦核心素养,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多元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法,多方的评价主体,增强道德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让德育体验有滋有味。一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德育体验评价过程中,评价方要对学生的道德综合素养进行评价,兼顾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及运用水平等;要重点评价学生在道德体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法治观念,以及在真实场景中解决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二是评价方法多样化。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方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通过观察学生在道德体验中的言行、态度和成果,为客观评价学生准备,通过访谈,多方了解学生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进步,通过纸笔测试,诊断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评价主体多方化。在道德体验中,为形成多方齐抓、共同激励的机制,学校要坚持多主体评价充分发挥家校社等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评价学生,评价主体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例如以“我在社会中成长”为题的道德体验活动中,体验活动的目的是探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理解社会责任感重要价值。学校聘请了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干部代表、学生代表四方评价小组,围绕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等内容设置体验场景,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活动中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观点交流和成果分享,通过纸笔测试诊断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最后评价小组综合多方意见,对学生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质性分析,让学生在定性与定量的评价中体验道德成长的滋味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