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US-TBNA在纵隔病变诊断临床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EBUS-TBNA在纵隔病变诊断临床技术

瞿香坤

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 评估纵隔病变诊断中应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引导纵隔淋巴结穿刺(EBUS-TBNA)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共50例其影像学表现为纵膈淋巴结肿大(2R、2L、4R、4L、7、10R、10L、11Rs、11Ri、11L组)或纵膈转移或纵膈占位或肺门占位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在行EBUS-TBNA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优劣,并探讨其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前景。结果 本研究中,EBUS-TBNA检查获得的病理标本质量良好,33例为良性病变,17例为恶性病变。检测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1%。无并发症发生,显示EBUS-TBNA技术安全、有效。结论 EBUS-TBNA技术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苦、高准确性、安全性高的纵隔病变诊断方法。该技术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并对于胸腺、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等疾病的诊断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EBUS-TBNA,纵膈占位,病变诊断,临床技术探讨

1前言

1.1纵隔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常见种类:

纵隔疾病是指位于胸骨后方的纵隔区域出现的各种疾病。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且疾病种类复杂。常见的纵隔疾病包括:

(1)纵隔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胸腔肿瘤等。

(2)纵隔囊肿:多为先天性囊肿,分为胸腺囊肿、支气管囊肿等。

(3)肺癌淋巴结转移:肺癌扩散至纵隔淋巴结。

(4)结节病:一种以非干酪样肉芽肿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

(5)淋巴瘤:由淋巴细胞克隆增生引起的肿瘤。

1.2现有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点

传统的纵隔疾病诊断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CT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对纵隔病变的检测和定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缺乏定性诊断的依据。纵隔镜虽然一直被使用于纵隔疾病的诊断,但它创伤大、风险高,并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3 EBUS-TBNA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目的

EBUS-TBNA(超声引导电子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近年来在纵隔病变诊断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技术通过支气管镜前端搭载的电子凸阵扫描超声探头实时获得纵隔区域的超声图像,并利用电子彩色多普勒功能进行淋巴结和血管的准确定位。相比常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技术具有优势,能够提高诊断阳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研究旨在评估EBUS-TBNA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研究目的包括收集并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EBUS-TBNA检查结果,评估该技术在诊断纵隔恶性疾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此外,还需列举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客观评价EBUS-TBN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材料与方法

2.1纳入标准

纳入本研究的患者需符合以下标准:

(1)年龄不限;

(2)具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

(3)未进行EBUS-TBNA检查或者没有明确诊断结果;

(4)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参与此项研究。

2.2 数据采集过程和分析方法

2.2.1 EBUS-TBNA检查操作流程

在检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包括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适应症、确定消息、消毒等工作。EBUS-TBNA检查操作流程为:

(1)静脉注射镇静剂和麻醉剂;

(2)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采样位置;

(3)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插管到支气管内,以便可清晰地观察到淋巴结和周围组织;

(4)插入支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将针插入淋巴结区进行组织采样;

(5)采用标本切片法进行标本制备;

(6)送检及病理诊断。

2.2.2 影像特征观察和分析

实时观察EBUS-TBNA超声影像,并记录影像特征如淋巴结大小、形态、质地和周围结构变化等。

2.2.3 病理诊断及分析

对EBUS-TBNA采集的淋巴结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分析标本特征,如细胞形态、核分裂和核异型性等。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最终的诊断。

2.3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软件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计算不同致病菌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同时绘制相关的ROC曲线。此外,对EBUS-TBNA检查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收集,并分析其发生率和处理措施。

3结果

3.1 结果分析

按照纳入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为20至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3岁。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EBUS-TBNA检查获得满意的淋巴组织标本,其中33例为良性和17例为恶性。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1例淋巴结核,7例胸腺瘤,6例淋巴瘤,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肺癌淋巴结转移,21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等。无并发症发生,检测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1%。

3.2 评估EBUS-TBNA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关键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 EBUS-TBNA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中的关键指标

指标

数值

敏感性

93.8%

特异性

100%

阳性预测值

100%

阴性预测值

91%

以上数据表明,EBUS-TBNA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虽然阴性预测值不高,但是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可以提高准确性。

同时,研究未发现并发症的发生,说明EBUS-TBNA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纵隔病变诊断方法。

另外,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在使用EBUS-TBNA进行淋巴结穿刺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病史询问。对于EBUS-TBNA术后出现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注意相关的处理和处理措施。

总之,EBUS-TBNA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方面已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性高,无创伤性等。同时,在术前评估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4讨论

4.1 结果讨论和分析

EBUS-TBNA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纵隔病变诊断技术,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不需要手术切除或穿刺,仅需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将超声引导下的针头穿刺到纵隔淋巴节点或病变部位获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准确性高,且患者痛苦小、出血少、安全性高。

本研究中50例患者的EBUS-TBNA检查结果显示良好的病理标本质量,其中33例为良性病变,17例为恶性病变,检测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1%。无并发症发生,说明EBUS-TBNA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纵隔病变诊断方法。

4.2 临床价值和前景、问题和不足、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EBUS-TBN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纵隔病变的诊断,其优点在于非侵入性、无痛苦、高准确性、安全性高等。该技术对于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胸腺、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等疾病的诊断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然而,由于EBUS-TBNA技术受到影像分辨率的限制,对于一些小的淋巴结可能检测不到,对于一些不均质病变可能取样不够;此外,该技术对于纵隔肿瘤周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诊断也有一定限制;而对于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术前准备和检查操作会增加患者的负荷,需要依据具体病情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决策。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EBUS-TBNA诊断技术,对于解决影像分辨率和淋巴结取样不足的问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辅助技术如纵隔X线、CT、PET等应用;对于纵隔肿瘤周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诊断可以尝试其他的影像检查手段,如MRI或PET-CT等。

5结论

总之,在应用EBUS-TBNA技术进行纵隔病变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和检查操作方式,以提高该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和适应性。然而,该技术在影像分辨率限制和部分病变取样不足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改进EBUS-TBNA诊断技术有助于提高其准确性和适应性。总之,EBUS-TBNA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林军伟,罗丽凤,程真顺.EBUS在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智慧健康,2020,6(26):15-16+21.

[2]王步青,文进,何元兵等.EBUS-TBNA在肺和/或纵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04):644-648.

 亳州市人民医院三新项目(2022Y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