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菊城小学 5284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管理作业,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双减政策下,低年级小学生又不能布置家庭书面作业,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分层设计有效的作业。 为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趣味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以期能够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 作业设计 趣味 分层 实施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特别感兴趣,,所以设计作业时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作业,并根据知识难度分层次进行实施,这样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其中,由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搜集了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作业《看谁搭得又稳又高》并以实例进行了展示。
一、作业内容分析
《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该内容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对立体图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形状直觉,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并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必须加强学生对初始空间立体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拼搭活动很感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尽量让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到动手操作这一活动中来。通过新授探究,学生们已经初步理解“球怎样搭”以及“如何才能搭得更高”这一难点。为巩固已学知识,通过这作业案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趣味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作业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巩固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二是变式练习以达到灵活思维训练的目的,三是实践拓展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目的
1.通过完成基础练习任务,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变式练习“又稳又高”的作业活动过程中,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注重“实践”出“经验”。
3.在拓展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作业设计与实施
(一)基础巩固
该类型作业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通过与教材例题《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相类似的作业形式,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巩固如何搭得又稳又高,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例:用以下图形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练习要求:
实践照片:
(二)变式练习
这作业与原与例题相类似基础上,加了2个圆柱和一个球,加大一些难度,在变式练习“搭得又稳又高”的作业中达到灵活思维训练的目的。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多了哪些立体图形?多了1个球究竟怎样拼才能稳?让学生思考、讨论。
例:用以下图形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注意多了一个球,怎么拼呢?)
实践照片:
(三)实践拓展
实践拓展作业为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或其它学科中的现实问题,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型作业中,解决非常规问题的作业尤其能考察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发展。
例:用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数出各种立体图形各有多少个?
实践照片:
四、作业评价
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学习达到的程度。持续性评价未必是一定是题目的测试,也有可能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还可以是针对具体的作业内容设计的评价量表。
以下是《看谁搭得又稳又高》作业的作业评价表:
评价内容 | 星级评价 | |
知识 技能 | 我会用指定的立体图形按要求搭得又稳又高。 | ☆☆☆☆☆ |
数学 思考 | 图形变多,变难了,我也能想到不同的办法拼搭。 | ☆☆☆☆☆ |
问题 解决 | 我能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同伴合作交流,认真倾听,有条理表达。 | ☆☆☆☆☆ |
情感 态度 | 我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 | ☆☆☆☆☆ |
我共获得( )颗☆ |
以上是《看谁搭得又稳又高》作业设计与实施实例,面对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在作业设计中克服困难,在设计低年级数学作业时,应该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征为依据,运用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让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高,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真正落实“双减”政策,从而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青海教育 》.小学数学“先学-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安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