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653100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要指的是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近几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水平持续提升,但农村和城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和短板。根据对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儿童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的调研了解,加强农村孩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一、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使用语言的现状
从说普通话来讲,根据学前学会普通话等项目的相关调研,农村3至6岁的孩子基本能能听、会说普通话,但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不一。农村孩子听普通话的能力比说普通话的能力强,主动说普通话的意识不够强。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孩子的普通话标准程度不高,通常夹杂着方言音,语言表达语序混乱,语法多有错误。从写规范字来说,农村孩子主要通过在学校学习、使用规范字;受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写规范字、认规范字的能力也各有不同;7岁以上通过学校正规教育,具有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总体来说,农村孩子对于语言和文字学习的兴趣有待提升,不仅体现在语文成绩与城区孩子存在一定差距,沟通、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欠缺。
二、产生现状的几项因素
(一)生活环境的影响。语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发展和传承。在农村地区,孩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受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大。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长期生活在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语都是当地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大部分小孩子在入学前能听懂普通话,但基本不说普通话;通常在入园或入学以后,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程度有待提高,入学前孩子对于规范汉字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电视、手机,识字率不高;入学后主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来认字、写字,学习规范字。
(二)电子设备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过于依赖电脑和手机,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农村地区也不例外。在电视、手机普及的情况下,3岁以前,大部分孩子就能听懂普通话,认得少数字;3-6岁幼儿园期间,孩子的普通话达标率为99.7 %左右(以玉溪市为例),认得部分简单的规范字;7岁至10岁的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以后,具有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的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字的能力随着年龄和接受教育的时间增长而提高,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三)教育环境的影响。入学以后,学校教育环境对于农村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重视推广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水平与城区存在着一定差距,也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自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其他经济发达城区有很大差距。
三、关于语言文字学习的几点建议
首先,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努力创设条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环境。这里指的条件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要有精神上的关怀和思想引导。即使在农村或异地打工,也要多关心孩子,不要只是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或者一部手机,要抽空多和孩子交流,在思想上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让孩子观看主流媒体电视节目,听标准的普通话,看规范的汉字;适当使用电子产品,远离不良的网络视频资源。
其次,教师重视语言文字教育。幼儿教师和语文教师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学前阶段,幼儿教师主要发挥启蒙的作用;入学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要体现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和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还要提高政治站位、勇担时代重任,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有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应该特有的教育情怀。并且,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正确引导孩子规范书写,提高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再次,学校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学校是推广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学校要把语言文字规范纳入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语言文字规范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把语言文字规范作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打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抓手。学校除了正常的课程教学以外,要通过举办各种经典诵读、书法大赛等活动让教师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也感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热爱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敢于开口表达、乐于提笔写字。
总之,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创设有利条件,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环境,让孩子自觉树立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增强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引导孩子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科学保护传承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让孩子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