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4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杨云  秦建  杨韶辉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23 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河北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号: JRSHZ-2023-01065,主持人:杨云。

摘要:伴随人们知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在多个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在创新与创业这一领域,女性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坚毅的性格以及独到的视角,为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尽管如此,与男性相比,女性创业者在追求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额外的挑战与障碍,包括但不限于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性别偏见、资源的获取难度以及人脉网络的构建等方面。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她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建议,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与推进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创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业成功不仅能够改善个人发展和家庭状况,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针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她们克服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还能够激发她们的创业潜能,进而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一、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女大学生往往面临着与男性不同的挑战,这些挑战多方面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导师资源、创业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首先,就课程内容而言,现行的创业教育体系往往偏重于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这使得课程不能及时满足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特殊需求。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模式依然停留在“一对多”“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激发女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挖掘她们的潜能,导致她们在创业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自信。再者,创业导师和指导资源在性别上的不平衡,使得女大学生在获取创业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女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在创业环境方面,女大学生不仅在校园内部缺乏足够的创业氛围和支持,在校外的创业资源获取、创业网络建设等方面也会遭遇差别对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限制了她们创业能力的提升。此外,社会文化因素,如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女性的创业动力和自我实现的欲望。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创业心态,还在行为层面对她们的创业活动产生了限制,从而构成了她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1.女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动机分析

创业意愿也称之为创业动机,是指个体向往并备从事创业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们有创业行为的前期阶段。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质、家庭背景、知识储备、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多种多样,既实现、物质财富、追求职业自由和工作灵活性等目的,也社会贡献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向往。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在高职院校中,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学校也在积极推广创新创业文化,但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参与度依然不高。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女性的职业选择。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更多被期望扮演稳定的角色,如教师、护士等,而创业所需的冒险精神和不稳定因素往往与这些期待相冲突。其次,缺乏女性创业榜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市场上不乏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但在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中,这些榜样人物距离学生较远,成功案例的传播和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女大学生在面对创业时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关注女大学生的特殊动机和需求,通过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辅导支持,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创业意愿,能够理性对待影响其作出创业决策的要素

2.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创新创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心理素养的总和。从能力角度来看,创业不仅需要激情和创意,更需要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支撑,如市场调研、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难发现,女大学生在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男性学习更快、知识点掌握更全面,如市场调研、财务管理、商业计划书撰写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但是在创业沙盘模拟、创新创业比赛等方面,则会暴露出短板。在创业态度方面,女大学生相对更加谨慎和保守,可能会影响她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决策和风险承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可能未能充分覆盖这些领域另一方面也与女性自我认知有关,她们可能对自己在这些领域的能力缺乏自信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还不够成熟,缺乏针对女性创业者的专项支持计划,使得女大学生在校园内外寻找实践机会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资源和环境。

因此,高校应当提供更多实践性强、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课程和项目,同时,加强创业实习、创业竞赛等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业社团和活动,提升她们对创业实战的理解和经验积累

3.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与政策支持

在创业过程中,社会网络资源的作用不言而喻无论对于男性创业者还是女性创业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源,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高校在提供创业资源和政策支持方面,对于女大学生创业成功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专门针对女大学生提供的政策或指导则相对较少,女大学生在获取资金支持、创业培训、导师指导、网络建设等创业资源和指导时频频受限因此,高校应当建立更为公平和包容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女大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在政策层面,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和支持女大学生创业。例如,提供专门的创业基金、设立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计划、开展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不仅能够帮助女大学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培养她们的创业信心,而且还能够营造更为友好和支持性的创业环境。

二、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分析

1.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在女性创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对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认知有影响,而且对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以及她们在创业后期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会有影响。对女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刻的,其中性别刻板印象的深化影响比较突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深化不仅对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有着认知偏差,而且还广泛存在于职场环境中,对女性的能力和潜力持有低估的态度。这种刻板印象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固有看法,以及家庭对性别角色的传统看法,导致女性在追求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时面临不公平的偏见和障碍。在选择创业领域时,女性经常遭遇到对行业选择的性别化预期,这也导致她们主观的向传统认为“更适合女性”的领域倾斜,如美容、家政服务等,而非科技、工程等被视为“男性领域”的高增长行业。这不仅限制了女性创业者的行业选择,而且也削弱了她们在更广泛领域内实现创新和成功的可能性。

2.教育体系因素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各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都摆在了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实施。但就实施效果来看,各学校针对女大学生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应对措施,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实践和体验学习,通过设置案例研究、项目工作和增加实习机会,让女大学生更加直接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中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我们也会发现,相对于男性创业者,女性在寻找可信赖的导师和团队方面也比较困难,因为成功的女性榜样和愿意提供指导的女性导师数量有限与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女大学生人数不相匹配,而这种支持对于创业初期的女大学生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促进女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成功,各学校应努力提供更多与女大学生创业者相关的案例研究,以增加课程的相关性和吸引力努力营造更加包容和支持女性创业的商业网络和社会环境。同时,各学校还应丰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鼓励女大学生参与创业思考和讨论,提升她们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

3.个人心理因素

效能感,即个人对自己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个人满意度女大学生对创业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她们决定是否踏上创业之路,还影响她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持续动力、应对挑战的能力以及最终的成功概率。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过程中,除了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应更多的关注女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变化,通过成功案例分享、角色模拟、领导力培训等手段,培养她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升她们的自我效能感、个人成就感、培育创新思维等,帮助女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她们迈向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要意识到,创业过程中的失败是常见的。各学校应该在学生中培养一种积极的失败观念,将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此外,增强女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韧性,帮助她们从挫折中快速恢复。事实证明,关注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的心理动态并给予有效指导,与女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概率有着直接联系。

三、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策略设计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坚持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发展提升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是提高女性创业成功率的基石。高职院校需要在现有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一个全面、多元、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具体而言,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金融、创业法律等,这些课程能够为女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建立校内外的创业实践基地,引入企业资源和项目,

有针对性的为女大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体验。创业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帮助她们建立起正确的创业观念和价值观。再次,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这包括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孵化器、创业基金等,为女大学生提供从创业培训、项目指导、资金支持到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服务。通过这些服务,高校能够帮助女大学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疏解心理障碍,提高创业参与率。此外,高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通过与国外高校和机构的合作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学习机会。这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2.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女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创业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在课程内容方面,应该关注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除了基础的创业知识,课程应该涵盖市场趋势分析、创新思维训练、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内容。同时,针对女性创业者可能面临的特殊挑战,如性别偏见、职业与家庭平衡等问题,课程中应该加入相应的讨论和指导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此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创业等,以提高女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此外,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她们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同时,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引入最新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案例,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使课程内容保持鲜活度时效性和吸引力

3.建立创业导师与实践平台

建立创业导师与实践平台是为女大学生提供实操经验和个性化指导的有效途径。通过导师制度和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支持和资源,有利于她们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创业项目的实施。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创业导师队伍,由经验丰富的创业者、行业专家、企业骨干、资深教师等组成。这些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她们明确创业目标、完善创业计划、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导师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创业实践平台,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验室、创业工作坊等。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创业所需的设施和资源,还为女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测试和发展提供了场地和支持。通过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积累宝贵的经验。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女大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增加成功创业的可能性。

4.加强社会支持与资源对接

在当前的创业环境中,社会资源的获取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她们克服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为女大学生创业者申请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专门针对女性创业者的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创业资金补贴、创业培训等鼓励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创业。其次,高校应加强校友组织、行业组织商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为女大学生创业者搭建与行业内专业人士和企业的沟通桥梁。通过定期举办创业论坛、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女大学生创业者可以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获取市场信息,并与潜在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此外,高校还应积极与投资机构合作,为女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融资机会。可以定期举办投资对接会,邀请风险投资者、天使投资人等资本方参与,为创业项目的融资和发展提供支持。此类活动不仅可以为女性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帮助她们学习如何与投资者沟通和谈判最直接帮助女大学生获取创业实践经验。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并支持女性创业者的成长。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成功的女性创业案例,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社会对女性创业的认识和尊重。非政府组织和女性组织可以为其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创业者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压力和挑战。

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成功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应充分结合女大学生特点,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积极鼓励女大学生在创业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更好的激发其创业动能同时,高校和社会各界应强化合作为鼓励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创业、成功创业创造一个公平、包容的创业环境促进她们在创业道路上取得成功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志华,宁文宇.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共青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研究,2021,4(2):69-70.

[2]桂海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路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2):212-215.

[3]唐红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可行性分析——以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22(11):6-8.

作者简介:杨云(1982-),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秦建,男,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杨韶辉,男,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