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1

品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有感

邵丽丽

安徽省天长市第一小学  239300

本学期伊始,工作室负责人昝老师就发了这本《案例式解读》精神食粮给我们。研读此书,发现本书是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介绍、理解、分析、小结进行阐述,在这些案例片段中,我收获颇丰。本书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内容、关键问题为对象,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部分、41个鲜活的案例,针对课标中相关问题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解读,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标核心内容,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既有对课标内容的解读,又有具体的案例做支撑,不枯燥,不空洞,更接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

就数与代数这一方面来说,它贯穿了我们整个小初高的学习生涯,重要性毋庸置疑。《课标》中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的重点在于理解数位的含义”“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认识11-20的数是认识数位的开始,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的重要基础。

在本书的案例中,有一个问题非常的好,那就是现在只有两颗颜色一样的,大小也一样的小珠子,还能表示11吗?这个问题的前置问题是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以及大石头和小石头都能用来表示11。这几者之间有相似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都可以用来表示10和1,不同之处就是大石头和小石头有大小之区别,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也有明显区别。而两颗珠子却是一样的,还能继续表示11吗?使学生在不同观点争论的过程中,明白两颗珠子是可以表示11的,只要一颗珠子写上10,另一颗珠子写上1,就可以区分,这个就是位值制的本质,同样的数放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值。

在此环节,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思想不同,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教师不必急于去给出答案,相反的是让学生在争论之间寻求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寻得最优解。通过辩论寻求本质,这样一来学生对其的理解认知也能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这样才是真正地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更感兴趣。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新课标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合并成一个主题,并明确提出:数概念的重点在于理解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引导学生感悟数概念本质的一致性,所有数的认识应以核心概念计数单位为统领,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规律,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书中提到,分数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分数单位就是分数的计数单位,并且分数就是分数单位的累加。

关于分数的意义还有一个片段,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设计学习单,由两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如果它是一个图形的1/4,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原来的样子吗?在学习单中画出这个图形,可以尝试多种画法并思考所画的多种情况间有什么联系?通过给定1/4与它所表示的部分,并尝试还原出原图形,由部分到整体,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数。学生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建构的过程,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的拜读,我对小学数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将不止,思考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