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浅谈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

高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当前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疗设备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本文强调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护理风险有效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完善护理流程、加强医疗设备管理、规范药物使用和管理以及改善病区环境等。这些措施旨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和影响,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护理风险;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如并发症、感染、意外伤害等。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还可能对医院声誉和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是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重要责任。

一、护理风险因素分析重要性

1.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能导致患者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包括患者自身疾病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护士的工作经验、技能水平、沟通能力,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可以提前识别这些潜在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

2.优化护理流程:护理风险因素分析能够找出导致风险的原因和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护理流程。通过对护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哪些环节存在较高的风险,哪些环节可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

3.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可以让护士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分析风险因素,护士可以了解自己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而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可以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完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可以为医院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完善护理管理制度。通过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医院可以发现自己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医院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当前护理风险因素

1.护士因素:

护士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其专业水平、经验、技能和态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首先,护士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对于预防和处理护理风险至关重要。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导致护士在执行操作时出现失误,或者对药物剂量和用法不熟悉,从而增加风险。其次,护士的态度和沟通技巧也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护士缺乏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或者与患者沟通不畅,可能导致患者误解或不满,进而引发风险[2]。

2.患者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变化、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首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可能导致护理风险增加。例如,患者可能因病情恶化突然出现并发症,或者因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等风险。其次,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影响护理风险。患者可能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或者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行为异常,从而增加风险。

3.医疗设备因素:

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可能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首先,医疗设备可能因故障或老化导致功能异常,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例如,呼吸机、输液泵等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患者治疗受到影响。其次,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也可能影响风险。如果设备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感染等风险。

4.药物因素:

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也可能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首先,药物可能因配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或者因管理不当导致药物丢失或过期。例如,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效果减弱或产生不良反应。其次,如果患者不按照医嘱用药或者滥用药物,也可能增加护理风险。

5.环境因素:

医院的环境布局、清洁卫生等也可能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首先,病区环境不清洁可能导致交叉感染,从而增加感染等风险。其次,病区布局不合理可能导致患者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此外,医院的安全设施和标识也可能影响风险。如果医院的安全设施不完善或者标识不清晰,可能导致患者或医护人员受伤或发生意外。

三、护理风险有效管理

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是有效管理风险的基础。这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和责任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策略,并建立风险管理组织,负责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工作。同时,要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和处理风险事件,确保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强化风险意识

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有效管理风险的关键。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风险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完善护理流程

通过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环节。要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时间段的风险特点和管理难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同时,要定期对护理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患者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变化。

4.加强医疗设备管理

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要加强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同时,要加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

5.规范药物使用和管理

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是护理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要严格执行药物使用和管理规定,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加强药品采购、储存、发放和使用等全过程管理,防止因药物不良反应或滥用药物而导致的风险。同时,要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6.改善病区环境

病区环境是影响患者安全和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通过改善病区环境布局和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等风险的发生。要加强病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病区的整洁和卫生。同时,要加强病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防止患者或医护人员受伤或发生意外[3]。

7.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是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要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同时,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我们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和影响,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因此,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剑英,伍洁琼.风险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C]//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学术论坛暨2023年华南康复医学与护理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2023:3.

[2]李峥.风险管理模式在急诊眩晕症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