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陈港

湖南省汨罗市彩虹学校 邮编:414499

摘要:基于迅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实施旨在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地理课堂仍然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层次思考。因此,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介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当今信息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演变,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亦应随之调整。地理学科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呼唤更具多元性的教学策略。新课标实施为地理课程的深化和创新提供契机,使地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地理知识。首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而有些知识点难以通过纸面上的文字和图片完全呈现。但在许多地理课堂中,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实际应用的认识不足[1]。缺乏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书本上,难以真正体验和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其次,地理教学过于注重记忆,缺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地理课堂中,教学内容过于繁琐,学生需要大量记忆地理名词和事实,而缺乏对于地理概念的深层次理解[2]。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只追求分数,而忽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问题导向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中,问题导向学习不仅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培养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以《海陆的变迁》为例,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海岸线发生变化?”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被引导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他们可能会涉及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通过问题设定,学生将被引导深入思考和探讨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变迁原因的全面理解。在学习海陆变迁时,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地质、气象等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释海岸线变迁的复杂过程。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和讨论来解答。如,学生可能会提出:“未来海岸线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或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缓海岸线的变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未来趋势和可行解决方案。

(二)引入实践活动

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旋转和公转的实际动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运动方式,从而使抽象的概念更为具体。在地理学科中,很多知识点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例如地图的绘制、气象数据的测量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地理学科实际应用水平。在课堂中引入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地理游戏、模拟气象观测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如,通过组织地理实地探索活动,学生能够在户外环境中学习,体验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地理学科的热情。在团队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比如,通过组织地理探险游戏,学生分组合作,在探险中解决问题,增加学科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跨学科融合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跨学科融合,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地理知识更具全面性和综合性。将地理与物理学科的融合能够深化对地理现象的理解。例如,在研究气候变化时,引入物理学中有关大气运动、辐射平衡等知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气候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对物理学知识的融合,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当讨论自然环境时,引入生物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互动。跨学科融合不仅拓展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同时培养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在学习《人类的居住地》时,引入历史学的视角,分析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通过将地理和历史知识相融合,学生将更全面地理解城市化现象的形成和演变。

(四)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的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分层次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给予每个学生更贴合其水平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宜的水平上获得学习收获。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科兴趣。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的小组,每个小组都面临一定难度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学习合作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五)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地理学科中,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配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面对挑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协作中产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时,学生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不同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最终形成全面的案例分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并负责完成分配的任务。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主动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小组内外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通过小组内成员的不同视角和专业背景,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地理问题。例如,在学习人口分布时,小组内的学生结合历史、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和实际应用能力。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为未来的学科深入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海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38):143-146.

[2]王师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13):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