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向细目表,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利用双向细目表,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

张祺帆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361021

摘要:想要减轻“学困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必须先帮助他们摆脱学习的困境。该文从“依‘表’把握学习难度,摆脱‘上课听不懂’困境”、“依‘表’聚焦最近发展区,摆脱‘作业负担过重’困境”、“依‘表’定位高频考点, 摆脱‘考试难得分’困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双向细目表,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

关键词:双向细目表;“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

在社会日益关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情势下,如何减轻“学困生”作业负担的问题也被人们热议。笔者认为,想要减轻“学困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必须先帮助他们摆脱学习的困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否则,是“治标不治本”。为了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以往教师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缺乏必要学生科学依据,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学习与研究,发现借助双向细目表这一科学依据,可以较好地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一、依“表”把握学习难度,摆脱“上课听不懂”困境

教师教学时常担心部分内容“没讲到”,因此在课上教学的难度凭借教师经验随意增加。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使中上水平的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然而“学困生”本就存在较大的畏学情绪,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一刀切,给他们脑子里“塞”下一堆学习内容,他们绝大部分会“原地不动”。教学内容过难,导致“学困生”攀登不上,陷入“上课听不懂的困境”。此时我们要借助双向细目表,整理出适合“学困生”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走出“上课听不懂”的困境。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动词过去时的词尾变化存在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对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以动词过去时出现的动词词组,还需掌握以一般现在时呈现的动词词组的过去时形式。(例如词组:go for awalk,学生要能够识记和理解它的过去形式went for a walk,并能在不同情境中做到综合应用。)

表1. “一般过去时”双向细目表

考查目标(能力点)

考查内容(知识点)

范例

获取和处理信息

分析与应用

综合与创造

识记

理解

分析

应用

综合

创造

再认

再现

解释

举例

比较

总结

分析题目类型

分析时态、语态和人称

正确且规范运用相关表达形式

发现

生成

动词过去时

功能与基本概念

过去时watched

标志词

yesterday,last night,last week,last year,...years ago

句法结构

be动词

am-was;is-was;      are-were

实义

动词

肯定句

动词过去式

I watched TV last night.

否定句、疑问句

助动词do和does 的过去式did,后面的动词还使用原形。

助动词和情态动词

使用它们的过去式,后面的动词还使用原形。

人称数的变化

使用动词的过去式

动词词尾变化

规则变化

一般情况+ed

以不发音e结尾:+d

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i+ed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双写最后的辅音字母+ed

不规则变化

see—saw; have-had;             sleep-slept;read-read等

实义

动词

肯定句

动词过去式

与其他时态的辨析

过去时VS一般现在时

watched VS watch/watches

过去时VS现在进行时

watched VS be+ watching

过去时VS一般将来时

watched VS be going to watch

仿写

如果同等要求“学困生”理解运用所所有动词词尾变化情实则强人所难。此时教师要投放“鱼饵”降低学习难度,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用于维持学生学习的信心以缓解畏难情绪。如果只是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词尾加“ed”,“学困生”必然对一般情况感到疑惑,什么情况才式一般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双向细目表将目标进行调整到合适“学困生”学习水平的层次。例如把知识点目标定位在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中的一般情况(即动词末尾加ed),并由此归纳教材中出现的规则变化的动词或动词词组(如cleaned,watched,washed,stayed),让学生对具体的词组进行识记与理解,而非死记硬背的抽象概念。达成此项目标后,再将知识点目标定位则在以复习动词以y结尾的变化形式;改变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条规则,教师可以让“学困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寻找并归纳教材中出现的例词(如studied、studiedathome)只需先识记理解教材中高频出现的词组即可。

二、依“表”聚焦最近发展区,摆脱“作业负担过重”困境

学生作业压力大已然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而“学困生”更是陷入作业负担过重的困境,因此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迫在眉睫。有些教师只遵循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 他们认为“学困生”的共同特征就是水平低下基础差, 所以一味的迎合这些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为基础,布置的作业大多停留在再认、了解的层次,采取题海战术,以多取胜,导致做作业负担过重,只有这样的靠题量而没有质量的做法是不能促进“学困生”的发展。维果斯基曾言:“教学不应只着眼儿童发展的昨天, 而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明天”。教师要借助双向细目表,定位“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双向细目表为抓手设计练习,

删减不必要的难题,把质检卷等真题改编一下,保证知识点、难度、题型都正好,以期解决重负低效,帮助他们摆脱“作业负担过重”困境。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的得知,动词的过去时态的是建立在动词原形基础上变化得来的,想要牢固掌握这一语法知识,必须理清它与动词原形的关系,并且学好动词的过去时对于复习现在进行时和将来学习其他时态都起到一定基础作用。对于要记住一个词的音、形、义就存在一定难度的“学困生”而言,我们要观察他们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再选择历届有代表性的设计动词过去时考点习题进行测试,根据答题情况对他们进行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定位,进而依据双向细目表确定特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以训练。比如在动词过去时这一知识点是小升初试卷都会出现的考点,既是重点亦是失分率较高的一部分,我们以这块知识为例整理答题情况(如表2)。笔者发现只有功能和基本概念类型的题目应该可以得分,其他的都是薄弱项,所以作业内容应该少中求精,以能够认读高频词组和辨析过去时态为主,强化训练;而具有难度值的仿写类的题目需要进一步修改.例如在仿写题中,仿照范例书写某同学3年前的外貌特征与爱好等。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范例和例词进行语篇的书写,(如:He was active. He liked playing football. )但是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为了降低作业难度而取消这项作业,而是要对原题进行改编:提供不同时态的例词,让“学困生”选择补充小语篇。(如:He_____(is/was) activebefore. He______(like/liked) playing football.) 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遇到有难度的作业就让“学困生”免做,这样会使“学困生”永远是“学困生”,而是通过降低作业难度帮助“学困生”小步向前走;实则是以退为进。

2. 考查动词过去式的答题情况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

考试频率

重点题型

中上水平学生得分

“学困生”得分率

功能与基本概念

(听音选图)I cleaned my room yesterday.

动词形态

I ____shy beforebut now I _____active.

  1. am; am B. is; are    C. was; am

标志词

He ____ homework and played games last night.

  1. do     B. does C. did

句法结构

Did you ______TV? A. watch B. watched C. watches

与其他时态辨析

Tom _____to the bookstore and read books.

A. goes B. go C. went D. is going

仿写

(给出短文范例,并提供例词,补充小短文)

He_____(is/was) active before. He______(like/liked) playing football. He....

三、依“表”定位高频考点, 摆脱“考试难得分”困境

为了让“学困生”考试能尽量得分,有些教师采取广撒网的方法,布置大量机械式的习题,殊不知是题海无涯苦作舟,其实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样只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滋生了厌学怕学的心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可利用双向细目表,直击考点,帮助摆脱“考试不得分”的困境。我们可以以双向细目表为依托对题型进行梳理。从表3我们可以发现,考查的内容主要为假期居家活动与旅行事件、过去与现在生活情况对比;根据历届试卷可以将题型分为以下五类:一是考查根据听力或文本语境下找出相对应的词组或者图片;二是考查动词过去时与词语的搭配;三是考查动词过去时与其他时态的辨析;四是补全对话中的特定语境;五是以今昔对比呈现的阅读语篇。无论是哪种题型,词汇本身一定是基础。当中上水平学生完成基础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困生”先认读复习动词及动词词组,可以借助小测的形式强化识记,或是提供例词的动词原形来选出过去时形式,这样在作答图文匹配类型题目时争取能提高2-3分。在加强课本知识的复习之余,适当接触高频考点,能记忆的记忆,理清题型的解题思路,找到做题的感觉,增强“题感”和提高考点意识,以便在考试时遇到同类型的题能顺利拿分。

表3. 动词过去式考查题型双向细目表

考查目标

考查内容

题型

高频考查内容

具体语言知识考查内容

解读与识记再现

分析与应用

辩证与联系实际

识记

理解

分析题目类型

分析时态语态人称

再认

再现

解读

辨别

时态

语态

人称

综合

动词过去时

听力

社会

交往、

今昔

对比

假期居家活动与旅行事件、过去与现在生活情况对比

选择

情景交际

阅读

仿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