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755100
摘要:特殊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教育,深化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是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体现在教学目标精准化设定、教学内容多样化呈现、教学活动多层次推进以及教学评价的促进性反馈。为发挥信息技术赋能优势,特殊学校要从教学内容、教学配套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做好相关保障工作,以此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赋能;多媒体教学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残疾学生和特殊需求学生及其家庭的福祉。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并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因此在深入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特殊学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赋能特殊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1.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的内在机理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信息流动系统,在普通教育体系中,信息的流动发展为循环式,学生即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反馈者。然而在特殊教育体系中,师生之间的信息流动渠道被学生的生理障碍(生理结构上的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健全)阻断,导致学生不能捕获更多的信息。因此常规的特殊教育除了开设德智体美方面的课程之外,其还开设针对残障学生的缺陷补偿与康复训练的课程,以此培养残障学生能够掌握接收信息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生无障碍接收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的结果:一方面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支撑。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优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是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关键。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特殊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得教学体系成为流动畅通的学习网络、使得教师具备针对残障学生提供教学、评估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特殊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看,特殊学校的学生因生理缺陷不能完全表达个人的观点,基于信息技术的语言识别技术、眼球跟踪器以及屏幕阅读器等为解决特殊学生生理缺陷提供了技术,为学生更加准确、及时的表达个人观点提供了工具,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实现生活自理。
2.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的表现形式
个性化教学是特殊教育的本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满足了特殊学生缺陷补偿、沟通交流以及学习的需求,成为特殊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力支撑,其主要表现为:
2.1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定
特殊教育强调个性化教学,在遵循学生个体间差异性的基础上实施高效的教学活动。当前特殊学校建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不能贯穿性、可变性的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特殊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经验以及教学目标完成的相关评价标准,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前期评估—教学目标—后期评价—进阶 教学目标”贯通的闭环系统,帮助教师更加精准的实施个性化教学活动。
2.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
教学内容是支撑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完成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枯燥滞后的问题,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形式,活化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识字”教学时,单纯依赖于教师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识字较为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播放功能将所要学的“字”的笔顺展现出来,并且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所要学的字的结构等进行展现,加深学生的印象;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虚拟技术、远程教学平台等将生活中的问题、事迹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总之信息技术赋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表征能够让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更为贴切的教学内容。
2.3教学活动的多层次推进
特殊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要遵循学生的特性,按照学生的需求设计差异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相关技能。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差异性,但是毕竟受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活动难以实现多层次的推进。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支撑: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长期以来,特殊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理缺陷问题导致师生互动性不强,这样容易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则可以为师生互动搭建平台,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随机提问”功能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虚拟场景,解决教学难点重点。特殊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通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购物计算”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购物没有概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设定的场景中完成购物,以此开展购物计算的相关知识。
2.4教学评价的促进性反馈
教学评价是了解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特殊学校构建了“平时表现+期末考核+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其中及时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为实现即时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它改变了评价模式,即将传统的注重评价结果转到重视残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通过采集残障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全方位展现残障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残障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准确反馈给教师,教师可根据每个残障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
3.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的行动保障
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需要特殊学校要做好以下保障措施:一是挖掘生活资源,让教学内容动态化。“生活即教育”,特殊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身边挖掘素材,通过信息技术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生活适应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性能。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支撑特殊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基于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特殊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力度,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提供硬件支持;三是加强师资力度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在特殊教学中的应用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懂得操作电子白板、远程学习办公软件以及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技能。虽然教师在教学信息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综合素养仍不能满足当前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因此特殊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融合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以便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之,面对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特殊教育学校要把信息技术赋能作为特殊教育整体变革的内生动力,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生态体系,让残障学生有更多个性化学习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姚登峰.“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J].教育家2020(6):32-34
[2]赵福君,孙立华.数字技术赋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省级“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政策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3(8):3-9
[3]远新蕾,赵杰,陈敏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52-53.简介:孟献斌(1982-)男,宁夏中宁,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与多媒体结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