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衔接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衔接教学

曹永耀

襄城县实验高级中学 河南 许昌 461700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初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初高中之间的衔接教学对于学生的顺利过渡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衔接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实施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高中衔接;物理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初高中衔接阶段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基础教育到深化教育的重要过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要求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衔接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脱节

在初高中衔接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脱节问题尤为突出。初中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高中教学则快速转向更加抽象的概念和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这种转变往往缺乏平滑过渡,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感到迷茫。例如,物理学科中对实验技能的要求跨度也很大,高中实验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要求远高于初中,而学生往往对此准备不足。因此,缺少有效衔接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连贯理解,也影响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1]

(二)教学方法的不统一

教学方法在初高中之间的不统一也是衔接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初中阶段,由于考试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的需要,教学方法往往偏向于填鸭式、应试教育,教师角色偏重于知识的传递者。然而,高中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成为引导者和协助者。这种教学角色和方法的转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学生没有在初中阶段培养相应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他们在高中阶段很难迅速适应。

(三)评价体系的差异性

评价体系的差异是初高中衔接中另一方面的问题。初中评价体系倾向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以数量化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点在高中同样存在,但高中开始增加对学生分析、综合和创造能力的考量。在高中,学生面临更多形式的评价,如开放性问答、项目研究报告以及口头表达等。这些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独立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那些习惯于初中以分数为导向学习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变化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评价过渡策略,学生往往在高中阶段经历成绩的波动,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还可能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

(一)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度链接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初高中衔接教学应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纵深发展。高中课程内容不再是初中知识的简单延伸,而应是对初中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教师应设计衔接课程,强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学术领域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在迈入高中阶段时,能够快速建立起复杂概念的认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深层次认知能力[2]

例如,在进行《重力与弹力》的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如何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构建扎实的学习方法基础。教学的起始点可以是观察和探索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如苹果落地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引入重力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比如让学生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并理解其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力计,观察并记录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时弹簧伸长的长度。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弹力,并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程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将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比如通过分类讨论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重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重力与弹力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还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

(二)推广学习方式的创新变革

根据新课标理念,推广学习方式的创新变革是衔接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策略。初中阶段应逐步引入高中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模式,使学生早期就适应并掌握这些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通过项目、讨论等形式深化理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实施《时间·位移》这一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首先,通过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自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科学探究技能。进一步地,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在小组工作中,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数据记录员、实验操作者或报告撰写者,这种角色分配有助于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每个角色的责任。此外,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时间和位移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来分享他们的发现。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也帮助他们构建起自主学习的框架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能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还能够在实际操作、团队合作和理论思考中找到平衡,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

新课标强调以评价促学习、促发展,因此构建一个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这一体系应跳出传统的、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就应开始引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开放式问题解答等多元化评价方法。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在初中阶段培养出自我监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和评价方式打下良好基础[3]

例如,在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包含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开放式问题解答的全面综合评价体系。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室活动来探索电路的基本原理。学生们自主搭建串联和并联电路,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不仅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还要求学生反思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环节中,学生互相审阅报告,提供反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相互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式问题,如探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家庭电路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论证,这样的评价不仅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光辉指引下,初高中衔接教学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确保了学习的顺畅过渡,更催化了学生潜能的全面开发。教师在此框架下成为了连接者,激发着学生的个性化才能,同时用一个多维评价体系来丰富学生的互动与协作。这样的教育不只是传递知识,更是搭建了一座探索未来无限可能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余明艳,何治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 000(048):122-123.

[2]张桂银.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 669(13):124+130.

[3]刘虎文,刘芳丽.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探析[J].广西物理.2022, 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