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方法——传统文化在高中德育中的渗透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方法——传统文化在高中德育中的渗透实践

李秋薇

广州市玉岩中学  510530

摘要:当前,德育已被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在多元社会文化的冲击下,教师应该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积极开展实践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对传统育人方式进行创新,促进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另外还要关注教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为高中生营造出优质的文化氛围,推动高中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基于此,本文重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对当前高中德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渗透;实践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他们的思想正一步步从稚嫩变得成熟,这期间伴随着很多不稳定性因素,加之当前多元社会文化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这种背景下应该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对高中德育工作进行创新,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主要对如何在高中德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高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高中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当前高中生普遍认为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当成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学校都在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这在无形之中加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极大的提升了他们对民族和国家的正确认知。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德育工作中,可以帮助高中生拓宽德育视野[1]。比方,可以利用一些重大传统节日或者班会课,引导学生参与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出来,引导其明事理、知荣辱。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班会课。端午节祈福是广大学生都知道的习俗,也知道这个节日原本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由于时代的隔阂,屈原的精神已经很难为当代中学生所理解。这个班会课,教师可以加入屈原的出身、性格、经历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探讨。从而理解屈原精神的内涵。屈原对楚国的坚贞不渝,就是爱国精神的最好诠释。

向传统文化要方法,并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德育教育中,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多数高中生的心态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在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无疑为传统文化在高中育人工作中的融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德育工作的策略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被逐渐凸显出来,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思想支撑与文化滋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同时还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努力创新,帮助高中生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其民族自信与家国情怀。为此,应该进一步探索如何在高中德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下面主要对二者融合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一)挖掘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德育资源,但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很难按照计划展开,因为学校组织的活动类别性质多样,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很多情况下,教师实施的德育工作与学校的德育方向并不统一,这种情况下直接催生了很多问题。由于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播的德育理论,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很明显这对学生非常不利。所以,在德育活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充分了解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德育理念和德育工作安排,制定的学期或学年班级德育计划应与学校保持一定的统一性,体现德育工作的计划性。教师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挖掘,利用其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育方式[2]。例如,教师可以对红色革命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大无畏主义以及艰苦奋斗精神进行挖掘。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引进班会课,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例如《长津湖》。在班会课上播放,设计一些关于影片中的爱国主义的精彩片段的提问,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下激发思想与行为,以帮助其拓宽学习渠道。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促进现代育人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确保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

(二)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性活动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习惯于利用理论进行育人,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在思想上形成抵触的情绪。为了能够改善这种局面,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改进德育教育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双向育人的方式提升育人效果。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适当融入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体会,从而达到升华其思想的目的[3]。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三月读书会”活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的朗诵,感受从古至今的情感。再如清明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园林参观、祭奠,感受浓浓的家国情怀。通过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创新德育教育方式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充分展示出来,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

(三)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式

古往今来,无数思想观念、道德伦理都已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道德建设也从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所以,高中德育也应该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不同学科的特点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教育活动[4]。例如,可以对课堂的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在班会课上以“我爱家园”为主题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中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课堂内容的视频内容,比如《满江红·写怀》,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创新。另外,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高中德育效果的提升。

(四)创设高中校园传统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帮助其塑造完善的人格。现阶段的高中生,他们的成长道路一直都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因此可以运用新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约束,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线上互动,利用大数据对宣传热度进行监测,从而不断调整宣传方案,改进宣传内容与形式[5]。现阶段,高中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学校可以在其中专门设置板块,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可以定时推送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也可以推送一些学生录制的短视频或者朗诵视频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提升教师整体文化素养

高中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教育理念及方法,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从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具体来说,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传统文化的培训与教育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到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设置相关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中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6]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主力军,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会逐步树立起来,思想道德情感也会越来越正向提升,并且增强其学习自觉性。通过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在高中德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对育人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育人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借助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元素,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将会得到激发,为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深厚积淀,从而不断推动其全面发展,达到更为良好的教学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海红.浅析在高中德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学周刊,2018(11):58-59.

[2]焦永刚.传统文化在高中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18):181-182.

[3]赵红强.高中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14):127-128.

[4]高雪梅.高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7):127-128.

[5]赵卫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58.

[6]李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