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校协同育人背景下幼小衔接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家园校协同育人背景下幼小衔接实践研究

刘晓玲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三小学 017000

摘要:幼小衔接阶段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一问题引发了广大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关注,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的共同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幼小衔接问题并不单单是幼儿园和学校的事情,这一阶段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对此,建立家园、家校共育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三方携手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对此,本文着重分析面对幼小衔接问题,家园和家校应如何应对。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家校

前言

在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这一阶段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会遇到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等差别,学生所处于的生活环境也有所变化,面对这些差异,化学生是否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小学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学校以及家长做好配合,对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给予帮助,为幼儿更好地接受小学生活打下身心基础。在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有着非常明显且独特的优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一对一的,这样更能集中教育力量,其教育目标和内容都具有针对性,对此家长要善于利用好家庭教育的优势,帮助幼儿更好地跨过这一阶段。

  1. 在幼小衔接阶段中家长应如何做

家长作为孩子的港湾,同样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心态和素质会受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同样也是终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刻远大的。[1]

  1. 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阶段,每一位孩子都会羡慕那些可以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这时家长就可以留意孩子的心情变化与状态,抓住机会调动孩子进入小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正式步入小学校园之前,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去小学校园进行参观,熟悉小学教室和操场,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其他小学生,了解他们的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等,激发孩子对成为小学生的期待,为已成为小学生感到自豪,这样能够拥有充足的心里准备迎接小学生活与学习。

  1. 培养良好的习惯

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系鞋带和穿衣服以及上卫生间等等,让孩子自己去整理学习用具与玩具。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除此之外,还要对幼儿的时间观念进行培养,不要做事拖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与习惯。这样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才会更好的照顾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独立解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2]

  1. 合力配合老师

家长与学校都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对此,家长要合力配合老师,学习并掌握一些教育知识来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在遇到一些教育问题时可以及时到校咨询,多和老师沟通与交流,了解更新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参与校内组织的活动,与老师配合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便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取得进步。

  1. 在幼小衔接阶段中,教师应该怎么做

  1. 幼儿园教师

首先,幼儿园教师要注重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培养。随着孩子知识技能的不断增加与积累,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这时,幼儿教师就要用多种途径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孩子掌握积累知识的技巧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交流,要认真倾听,认真的听明白老师的要求,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培养注意力,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等等。[3]

其次,幼儿园教师要帮助幼儿适应社会。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正处于起步阶段,这时幼儿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对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进一步延伸幼儿的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积极沟通,以此来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技能。

最后,幼儿园教师还要多鼓励孩子。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犯错误是经常的事情,若孩子做错了事,幼儿教师要及时做好正面引导,耐心的讲道理,严禁恶语伤害孩子,若过分吓唬和惩治孩子会使孩子出现自卑心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学习与发展。

  1. 小学教师

由于孩子在这一阶段年龄比较小,对教师的依赖性还比较强,比较重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这一关注也会成为孩子积极向前的动力。对此,小学教师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

首先,小学老师要重视语言交流。小学教师可以多讲一些与坚强勇敢相关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做到允许反复出错和适度妥协,有耐心的做好引导,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带给孩子更多的亲切感,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据兴趣爱好组织游戏活动,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小学的学习内容与环境。

其次,可以通过结伴而行的方式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小学老师可以让学前儿童和小学生交朋友,这种结伴而行的方式,可以提前让小学生给学前儿童传递一些小学的生活经验。此外,还可以建设一个互助组,把班里面比较坚强的孩子与爱哭闹的孩子安排到一组,让他们互相帮助着玩耍,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孩子在同龄人的帮助与带领下,也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再次,小学老师可以多组织课外活动,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通过老师和其他伙伴给予的关怀,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开拓视野,增强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同时,还能对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爱上小学生活。

最后,要擅长肯定孩子的优点。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都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内心变化,在发现孩子有细小进步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关爱。

结论

老师和家长是确保教育顺利进行的两个重要主体,这二者之间的互相沟通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此老师和家长要用最真诚的交流来搭建起一个沟通桥梁,在沟通与交流中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孩子更好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让孩子爱上小学生活。老师和家长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展开教育,是确保孩子勇敢迈向小学生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8):284.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19,(9):45.

[3]邓宏.东师附小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人才教育,20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