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凤凰小学校
摘要:《牛郎织女》是一个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牛郎织女》时,要认真钻研全套统编教科书、领会编写理念、理解编排意图,结合民间故事的文本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聚焦关键问题,把教科书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时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巧设学习支架,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关键问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支架
教学《牛郎织女》这样的长课文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单薄、探究肤浅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学习内容庞杂、难以聚焦的现象。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想要教好此类课文,教师需要认真钻研全套统编教科书、领会编写理念、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聚焦关键问题,把教科书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时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巧设学习支架,达成教学目标。
一、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
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前都编排篇章页,篇章页有两部分内容:上边的语句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下边的语句提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精读课文后的练习题、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等围绕着单元的训练要素设计,教学任务明确。
《牛郎织女》是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这两个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地介绍故事,完成民间故事的缩写。根据篇幅和教学需要,《牛郎织女》分成了两部分,《牛郎织女(一)》为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教学《牛郎织女》两课时,建议把两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适合运用阅读策略单元学过的方法,一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预测故事的发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因此,教学《牛郎织女》时可以聚焦如下3个关键问题:一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民间故事口语化表达、故事的情节和部分人物大多具有神奇的力量等文体特点;二是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三是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并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二、吃透教科书编排意图,准确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一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影响到教学容量、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果等。
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虽然统编教科书不等于教学内容,但教科书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和凭借,是教学的基本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读文本(比如《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并作出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分析,对教科书的编排意图进行研究,选择对学生最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明确教科书中哪些内容必须教好。设定教学目标,不仅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的因素。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时刻想着学生的学习是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课堂上对教学目标一无所知,学生就只能盲目地被教师“牵”着走,即使教学目标完全正确,学生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或不明确,学生就会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在重点研读三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统编教科书及其《教师教学用书》的基础上,我们为《牛郎织女》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嫂、俭”等2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掌握民间故事口语化表达等文体特点;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4.根据故事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并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制定教学目标要有整体规划,明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每节课的语文学习达成课时教学目标,在不断累积学习经验中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和语文课程目标。对优等生不限制、对学习成绩暂有差距的学生不苛求,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课时学习目标,确保每位学生在本课学习结束时都能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第1课时达成教学目标1的教学环节中,要求优等生当堂达标,学习成绩暂有差距的学生当堂完不成这些学习任务,本节课后完成也行。
三、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巧设学习支架,达成教学目标
结合上述《牛郎织女》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牛郎织女(一)》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初步掌握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牛郎织女(二)》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并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一)从情节入手,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点
对民间故事而言,如何将学生快速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不妨从情节入手。因为民间故事一般具有口语化的表达特点,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情节比较曲折且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因此,在阅读中,学生通常都是先关注情节的。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下一儿女。可是,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从此天各一方。最终,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两篇课文连起来是一个完整故事,但两段故事却各有侧重。《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为线索,织女在天宫的生活情况作为插叙,重点叙述了牛郎和老牛相处、牛郎和织女相识这两个部分,情节曲折动人,在神奇浪漫的想象中融入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牛郎织女(二)》是故事的后半部分,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极力抗争”为主线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讲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涉下天各一方,但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和预测的方法默读课文《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一)》约两千多字,多数学生大约需要七至十分钟读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继续阅读《牛郎织女(二)》。然后,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启发学生:《牛郎织女(一)》是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的,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围绕牛郎“童年—成人—成家”的过程,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如童年:身世凄苦,与老牛相依为命;成人:被赶出家门,依旧细心照看老牛;成家:得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
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要依据学生的阅读心理,不断发掘并放大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不可思议的情节。如可以围绕《牛郎织女(一)》中“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体会课文情节的不可思议,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老牛好像全了解;老牛突然会说话了,还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还可以围绕“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体会课文情节的不可思议,织女的手艺特别好,王母娘娘都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竟然不嫌弃穷苦的牛郎,愿意留在人间和他结婚。在充分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领悟民间故事的特点:情节生动而充满悬念,想象丰富而神奇。以“不可思议”为突破口,可以激活学生新奇的阅读体验,驱动民间故事的阅读张力,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创造性复述的生发点。
(二)练习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学习创造性复述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牛郎与老牛的相处,逐层聚焦不可思议的情节,让学生学习对比较简略的地方进行补充,发挥想象说得更加具体,练习创造性复述。以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的情节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默读《牛郎织女(一)》第1—4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的第1小题(“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思考:牛郎会和老牛分享些什么呢?大胆预测,交流反馈,扩展具体的事例。比如,兄嫂对他冷嘲热讽,听说镇上的集市很热闹……。选择其中的一个情节“兄嫂对他冷嘲热讽”,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丰富细节:适当添加时间、地点和人物对话等,如牛郎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跟老牛说话,牛郎会怎么跟老牛说话,会说些什么;细致描绘人物形象,如老牛听了牛郎的话,会有怎样的表情或动作?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并相机补充,可以形成以下示例:
情节:兄嫂对他冷嘲热讽
牛郎:(哀愁的语气)老牛啊,昨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多夹了两口菜,嫂子就骂我干活不出力,菜还吃那么多,哥哥一声不吭……
老牛:低下头,用鼻子蹭蹭牛郎的脸,大眼睛望着他,“哞——哞——”低声叫了几声。
组织学生选择牛郎和老牛分享的其他事情,仿照上例运用不断追问的方式,补充具体事例,丰富细节,在小组内练习创造性复述,完成《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
情节的框架和人物的特点是学生在创造性复述时需要把握的基调。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个性的同时,要提醒他们保持故事情节的相对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原有特点。
(三)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牛郎织女》连环画的基本内容
读了《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可以让学生联系两篇课文的内容,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牛郎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哥嫂霸占家业,(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得老牛相助)—遇见织女,(互诉衷肠)—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织女被抓,牛郎追赶—王母划天河,天妻两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结合《牛郎织女(二)》课文前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给《牛郎织女》故事绘制连环画,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情节可以忽略?小结: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下主要情节不能忽略,如,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喜结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两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如“哥嫂霸占家业”“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等情节可以忽略。
以牛郎“用心照看老牛”这个情节的创作为例,结合《牛郎织女(一)》第3自然段描写的场景,讨论画面中可以出现哪些景物,可以为画面配哪些文字。
情节二:牛郎用心照看老牛。
画面: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下,牛郎正细心地给老牛刷身子,老牛眯着眼睛很享受的样子。四周是草坡,嫩草茵茵。
文字: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他总是给牛吃嫩草,喝干净的水,把它刷得干干净净的。他还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老牛,老牛呢,仿佛都能听懂。
课后,可以组织擅长绘画的学生合作完成连环画,在班级展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15-48 125.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29-96.
[3]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45-62.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1 9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