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李卓宇

西安市第六十八中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它在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意识是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素质,体现了他对问题的敏感度和能动性。通过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数学素养。但是,在实践中却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出现积极性不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所以,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一)建立学生思维模式

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样将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出数学这门学科的作用,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这说明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只懂得机械地重复与模拟,数学知识将会显得无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追问,开发自己的思路。唯有如此,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才会大大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的出发点在于发现、提出问题,由此引发对问题的剖析与解决。在新时代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但要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还要能积极主动地提问。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过程有信心,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和成就感。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良好互动起到了积极作用,还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检验。

(三)促进新型师生关系日趋成熟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变化。教学过程再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凸显,教师成为引领完成教学活动的一个角色。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活动。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创建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许多问题也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同学们通过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教育情境,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协助学生们找到规律和问题,并借此培养学生的个体质疑能力。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究。比如,当某同学拿着三十八块钱,想要买三块钱一包的薯条和六块钱一斤的橘子,要想把钱都花完,他有几种方法呢?如果这位学生拥有四十三块钱,他将有几种方法购买五元一个的作业本和三元一个的钢笔?假如他有七十四块钱,购买这四样物品,又应该怎样买?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让教师在一旁提供指导,最后提出具体的问题,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购物的实际情况。最终,教师将深入讲解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们共同探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探究积极性,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处理水平。

(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等受到了限制,很少主动提出问题。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热情,初中数学教师要主动、积极、有效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摒弃陈旧、滞后的教学方法,切实地将新方法、新手段引入初中数学课堂。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数学概念和定理之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他们的认知矛盾,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立足数学方法,提高质疑能力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的技能,没有质疑就没有方向。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给予答案”的过程,而是需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前文中已经强调了学生“想问”“敢问”“会问”,为此还需要教师加强方法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将数学方法都运用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一,因材施教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知识,有计划地提问学生,设计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比如,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抓住学生最近发展观,耐心、平和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意义的,这样才会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第二,比较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学生对于关键问题的分析。这种数学方法在课堂中较为常见,教师需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强化问题意识。第三,猜想法。借助初中阶段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帮助学生将可能存在的情况列举出来,逐步分析,或者是通过实践验证。

(四)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问题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和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实质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若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而不顾及学生的情感感受,这只能是一种无用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组织一些数学娱乐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竞赛之前,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适合初中学生的数学试题,建立试题库,并从中选出一门数学竞赛的公开课。当然,除了班级里的优等生外,教师还应鼓励全体同学参与竞赛。在竞赛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举行竞赛外,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轮换课程,让同学们当教师,站在台上与同学们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较小的问题,让与教师合作的学生去解答,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仔细进行分析而不是畏惧不前。学生要学会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此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生活中的情境纳入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相关知识,还能够意识到数学问题和生活的联系,打造高质量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彪.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灌篮,2022(20):49-51.

[2]吴亚梅.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1):57-59.

[3]牛玉婷.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7):61-63.